①②(33)(51)(52)(53)(54)(55)(56)詹锳:《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第1896页,第2页,第85页,第385页,第536页,第663页,第1903页,第1865—1895页。 ③王更生:《文心雕龙读本》,(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版,第11页。 ④参见夏静《〈文心雕龙·原道〉的“惟人参之”》,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 ⑤参见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216页。 ⑥参见李健民《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期,2001年1月;高炜《陶寺出土文字二三事》,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3期,2002年1月。 ⑦参见夏静《礼乐文化与中国文论早期形态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00—201页。 ⑧⑨⑩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25页,第76页,第502页。 (11)参见冯时《儒家道德思想源流考》,载《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秋之卷。 (12)《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93页。 (13)参见夏静《“尚文”与中国文论的教化传统》,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14)(18)(20)(21)(22)(23)(24)(27)(31)(34)(35)(36)(39)(41)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84页,第2119页,第574页,第567页,第425页,第611页,第2520页,第2479页,第1328页,第15页,第2510页,第15页,第2686页,第1640页。 (15)(17)(29)(77)《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66页,第529页,第96页,第242页。 (16)郭沫若:《先秦天道观之进展》,《青铜时代》,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2页。 (19)(78)黄怀信:《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678—682页,第1167页。 (25)(75)(76)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73页,第770页,第759页。 (26)季镇淮:《来之文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4页。 (28)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31页。 (30)饶宗颐:《孔门修辞学》,《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第1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08页。 (32)刘向:《说苑》,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76页。 (37)譬如周策纵认为“修辞”与“立诚”是一外一内的两件事(周策纵:《弃园文粹》,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422页);饶宗颐认为“修辞”是“立诚”的前提,两者是一件事(饶宗颐:《孔门修辞学》,《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第11卷,第607页)。 (38)除“孔门四科”外,《论语·述而》还有“孔门四教”的说法,历代注家歧义颇多,故本文暂不引用。 (40)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24—425页。 (42)(43)黄晖:《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49页,第867页。 (44)在《自纪》篇中,王充明确表达了“文德不丰,非吾所臧”的著述初衷,认为自己的《论衡》在“德”、“言”方面可以无愧于孔子的君子之德(黄晖:《论衡校释》,第1205页)。 (45)(83)章太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页,第55页。 (46)汪继培:《潜夫论笺校正》,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6—19页。 (47)(48)萧统编、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787页,第966—967页。 (49)杨愔:《文德论》,严可均辑《全北齐文》,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9页。 (50)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37页。 (57)(58)杨明照:《抱朴子外篇校笺》下,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13页,第107页。 (59)(60)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68页,第145页。 (61)李翱:《答朱载言书》,周祖譔编《隋唐五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24页。 (62)(63)(64)《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73页,第886页,第880页。 (65)(66)《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631—632页,第978页。 (67)毕仲游:《文议》,《西台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8)(69)周敦颐:《通书·文辞》,《周敦颐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5页,第36页。 (70)(71)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305页,第3319页。 (7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0页。 (73)(74)朱熹:《朱子文集》,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290页,第366页。 (79)宋濂:《文原》,《文宪集》卷二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下引宋濂文皆据此本《文宪集》,仅注篇名。 (80)(81)叶瑛:《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19页,第278页。 (82)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505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