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上海师范大学李时人教授接受中华书局邀请,着手编撰《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在编撰过程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代作家分省人物志”资助)。2018年3月,历经20余年披沙拣金、辛苦耕耘,《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终于面世,凡160万字,收录3046名明代作家,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卷帙浩繁、生动丰富的明代文学家图景。 为全面反映明代文学的整体风貌,李时人教授在对明代作家、明代文学作品的全部资料“竭泽而渔”的搜集与整理基础上,对“文学”与“文学家”概念进行了科学阐释。他认为,凡具有“文学意味”者均可被视作文学作品,这显然比通常对于“文学”的理解要宽泛,即不仅包括被今人视为文学的诗歌、散文、小说、戏曲(戏剧文学)作品,还包括其他诸如哲理散文、历史散文以及某些应用文作品。这种思路和方法,更加契合中国古代文学的生成语境,可以更好地探寻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丰富内涵。因此,本辞典在确定所收文学家名单时,不局限于各类史书如《文苑传》《艺文志》的记载,更不以以往任何一种明代文学作品的总集(选集)所入选的作家名单为蓝本,而是在综合考察明人总集(选集)、别集、笔记、方志、金石及正史等各种历史文献后,依据作家的文学成就高下,重新拟定“明代文学家”名单,再现明代文学创作全貌。 在李时人看来,20世纪以来的明代文学诗文研究最大的问题是作家考察和文献资料整理方面不尽如人意,进入研究者视野的不过三四百人。文学史家们谈到明代作家,往往只是从《列朝诗集》《明诗综》找几首诗分析一下。而同类著作中写得比较好的文学工具书和明代诗文史著作在谈到所谓“景泰十才子”时,对其中的苏正、王淮、沈愚、蒋主忠等,就一概认定其人生卒年不详,有集已佚,仅《列朝诗集》《明诗综》存其少量作品云云。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 正是鉴于上述现实,在辞典编撰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对明代有关历史文献进行全面摸排,内容包括正史、总集、别集、笔记、方志、金石等书。然而这一步很难走,因为有关明代诗文作家的历史文献不仅数量惊人,而且搜寻十分困难。李时人有的放矢地分两步走:“找作家”和“找集子”。 找作家,是指尽可能找到明代所有作家。明代作家数量惊人,要从浩如烟海的明代文献一一查找作家的生平资料,仅靠《明人传记资料索引》(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78)、《八十九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中华书局,1987)等常用工具书是不可能奏效的。以明代两部最重要的明诗总集(选集)《列朝诗集》和《明诗综》为例,两者分别收录明诗人1743家和3334家。但这两个总集(选集)所收录的明代有一定成就的诗文作家仍然是有局限的。李时人对这些作家文学成就进行综合考量后,把《列朝诗集》中960家和《明诗综》中的1654家收录在《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中。就目前存世的明、清时所编全国范围的数十种明人诗文总集(选集)而言,里面有相当数量的明代作家未被收录。如李腾鹏编纂的《皇明诗统》有528家未被《列朝诗集》《明诗综》收录,陈田编选的《明诗纪事》有数百家为《明诗综》所未收,程敏政辑编的《皇明文衡》、曹学佺编选的《石仓十二代诗选·明诗选》、张时彻辑编的《皇明文苑》以及黄宗羲编的《明文海》也有大量被两书遗漏的明代作家。此外,明、清时代400余种地方诗文总集(选集)中所收明代作家也很多,如乾隆三十六年(1771)刊宋弼编选《山左明诗钞》三十五卷(内收明山东诗人460人),嘉庆九年(1804)刊曾燠编选《江西诗征》九十六卷(内收明江西诗人908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刊郭柏苍编选《全闽明诗传》五十五卷(内收明福建诗人945人)等。通过对明清人辑编的各种诗文总集(选集)和别集、笔记、方志、金石等的调查,李时人初步考证明人有诗文作品存世者至少有20000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