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作协党组回答四川文学工作“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梳理摸清了全省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基本现状 现实题材已经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统计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年均公开出版各类文学著作300余部,其中现实题材作品占82%;年均在全国核心文学报刊及文学选刊上发表转载文学作品130余篇,其中现实题材作品占60%以上。一批批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纷纷在各大报刊发表,地方文学品牌活动也对作家书写现实、群众关注现实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唱响新时代强音。从重大文学活动组织来看,省作协2017年启动实施全省文学扶贫“万千百十”活动,公开发表(转载)或出版发行反映脱贫攻坚主题文学作品500余篇(首)。我省文学扶贫活动先后得到了中国作协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在党的十九大分组讨论会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言时,例举了四川文学扶贫“万千百十”活动,认为这是作协组织引导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的成功实践。从重大文学奖项评选来看,2015年第八届“四川文学奖”获奖作品16部,其中现实题材11部,占68.75%;第六届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获奖作品11部,其中现实题材5部,占45%,这些作品都从不同角度对当下现实生活进行再现和剖析,有力呈现出四川作家对现实题材的新文学表达和思考。从重点作家作品创作来看,阿来《三只虫草》《蘑菇圈》、裘山山《行走高原》、罗伟章《声音史》等多部现实题材作品荣获全国性年度文学奖项。2017届18名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发表和出版的作品51部,其中现实题材作品36部,占70.58%,引起广泛关注。 加强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对策建议 切实加强党对现实题材创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将现实题材创作纳入各地宣传文化工作总体部署,列入考核范围。地方党委宣传部门牵头,统筹编制各级现实题材创作近中远期规划,提出相关推进扶持意见,大力引导现实题材创作繁荣发展。深化基层作协组织建设改革,优化市(州)、县(区)作协组织机构设置,明确其地方党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性质,确保市(州)、县(区)作协有专人负责,有办公场所,有工作经费。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采取多种形式持续深入地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文艺思想。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重要讲话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学习好、理解好、贯彻好,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到实处。要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观念,把目前有效开展的文学扶贫“万千百十”活动进一步扩展开去 大力夯实现实题材创作的基层基础。要加大服务基层工作力度,把服务基层、夯实基础作为工作重心,在现实题材重点作品扶持、定点深入生活、文学人才培训、选聘签约作家(评论家)、优秀作品出版推介、会员发展和职称评审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建立完善省作协党组成员、主席、副主席和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联系基层作协、文学社团和优秀作家制度,把现实题材创作纳入联系服务的重要内容。要完善精品创作激励机制,积极争取出台我省文学作品创作扶持奖励办法。坚持服务领军作家、扶持实力作家、培养新锐作家,向重点作家、签约作家、扶持作家要作品。加大对市(州)县(区)作协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地域性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群体。 必须强化现实题材作品的批评研究。要切实加快组建现实题材创作的批评研究机构,统筹整合省作协文学批评专委会和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资源,加快推进市(州)文学批评机构组织建设,鼓励发展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各类形态的现实题材创作批评研究机构和现实题材创作批评研究发表平台。要全面优化现有批评研究力量,培育一支现实题材创作批评研究队伍,成立现实题材创作批评研究专家库,开展现实题材创作批评研究培训班等。要将文学批评向基层延伸,有效批评指导基层作家现实题材创作。 积极促进现实题材创作的成果转化。要加强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扶持力度,在文学评奖、批评导向、新闻宣传等方面给予倾斜关注,为优秀现实题材创作下一步的成果转化打下基础。培育壮大文学创意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支持现实题材创作创新,健全现代文艺市场体系,促进文艺产品及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完善文艺市场管理和市场秩序。依托“阿来影视工作室”、四川大学生影视剧本创作中心,完善优秀现实题材文学作品转化机制,加快文学作品转化。 (作者系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