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提壶相呼 余味回甘——读《中国紫砂大师》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秦志华 参加讨论
    作为中国陶瓷中的一个独特门类,紫砂陶于明清之际才逐渐发展,其历史不长,却持续得到几百年来文人墨客的钟爱。个中原因。恐怕与其间名家辈出不无关系。也正是在这些名家手里,造就了紫砂壶不仅仅是饮茶的器物,更成为文化、艺术的载体。 
    固然,紫砂壶有其特有的实用效果,所谓“能发真茶之色香味”,可资啜饮等,而其“如铁如石,胡金胡玉”的色泽、不事浮华的质地和多样化的形制,正切合了中国文人的审美趣味,并由此得以扬传于世。从供春、时大彬,到清代的陈鸣远、陈曼生,一代代的名家赋予了紫砂壶更多的文人气。至近代,此风尤炽。民国时期的诸多书画名手亦皆结缘紫砂,留下不少佳话。 
    然而曾几何时,传统的审美观念遭遇到极大的挑战,紫砂陶一度沉寂。但市场的停滞并没有使一些紫砂艺人放弃艺术上的追求,他们潜心砂艺而终各有所成就。以被誉为紫砂一代宗师的顾景舟为首、蒋蓉、徐汉棠、谭泉海、吕尧臣、汪寅仙,这七位紫砂艺人,以其超越前人的成就、卓尔不凡的作品,在嗣后的紫砂大繁荣中,赢得业界肯定、收藏者青睐的同时,亦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被国家授予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工艺美术界的最高荣誉。 
    名家区别于一般工匠之处,即在于他们不仅仅拾前人牙慧,不仅仅按法式制构,当然他们的技艺是近乎完美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紫砂有新的理解,新的阐释,他们开辟了新的创作风格、领域,他们继续着传承紫砂文化的责任。在《中国紫砂大师》这本书中,不仅着重收录了这七位紫砂大师各个创作阶段的代表作,也花了不少笔墨介绍他们的人生和艺术经历。编者的用意,是冀望读者藉此对中国紫砂大师们作一次集中新闻记者,从他们的人生与经历中品读出其艺术理念的变革,以及其作品所蕴有的内涵和气韵,同样从对作品的赏鉴中,更深层、全面地去了解紫。这些大师既各有擅场,其作品也就有着鲜明的个性。从书中所收作品门类而言,紫砂茶壶、雕塑、陶刻等俱备;以手法而论,光货、花货、绞泥等基本含容;能有传统的选型,更有现代的创新:紫砂的“方非一式,圆不一相”有了最充分的体现。这七位大师首次以这样一种方式的联袂,可以说也是代表了当今中国紫砂艺术的最高成就。 
    尤为难得的是,书中收录的每一件、叙述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在世的大师亲自认定(按:顾景舟已于1996年去世)。在本书的“大师自述”部分中,他们还将自己最想说给读者、收藏者听的话一一道来,或总结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现在愈烈的紫砂假冒之风的一次系统的正本清源。 
    紫砂陶相对原始、质朴的风貌,及其素面素心的工艺,虽然不能带给人们更多的感官刺激,引不起什么“眼球效应”,但它却代表了最本色的中国人的美学观念。品位由“五色士”制成的这些紫砂作品,或许对之并不怎么了解的读者,也会心有所动,不仅是缘于它们的精美,因为在这些泥土中,有我们文化的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