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一家之言的哲学史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文汇报 张汝伦 参加讨论
哲学史从来就有两种,一种是教科书式的哲学史,把以往的哲学作为客观的知识原原本本向读者介绍。另一种是哲学家写的哲学史,这种哲学史的目的不是要把以往的哲学作为客观知识向读者介绍,而是要通过对以往哲学的阐述来表明作者自己的哲学观点,因而是一家之言的哲学史,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就是这种一家之言的哲学史的典型。在头脑冬烘的实证主义者看来,这种一家之言的哲学史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因为它过于主观。但哲学从来就是通过对哲学史的重新阐释而发展的,即使是那些教科书式的哲学史,也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无非是作者没有自己的观点,而采取流行的观点而已。但流行的观点就等于“客观”?
    毫无疑问,牟宗三的《中国哲学十九讲》是属于后一种哲学史,即一家之言的哲学史,尽管迫于实证主义思潮在现代中国的声威,他不得不标榜客观。毫无疑问,这种一家之言的中国哲学史,正因为它主观,所以比我们通常看到的流行的中国哲学史要好看,因为它有个性,有思想。正如罗义俊先生在书后的附录中说的,这部书“是牟宗三先生的中国哲学综论,也是他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提要钩玄。”它与牟氏其他著作的关系是“既综述与反映以往的,又开示与透现未来的,成一贯通性联结的著作”,所以“也是了解牟宗三哲学的钥匙”。
    不过,正因为它是一家之言的哲学史,所以也要用批评的头脑去看。过于自信和自负往往会过于独断,牟氏也不例外。他居然因为某些哲学家,如公孙龙和嵇康的思想与众不同就将他们归为西方式的思路,说“中国人历来不习于这种思路”。那么这种思路怎么会在中国出现的?难道是遗传基因出了问题?其实,比起公孙龙和嵇康,牟宗三要西方得多。这部讲稿中随时出现的英文术语就足以说明这一点:牟氏是在西方哲学的阴影中讲中国哲学。这当然也不是他一人的问题,而是整整一代中国哲学家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