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茶山之英 含土之精——《风雅紫砂》代序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徐秀棠 参加讨论
    “茶山之英,含土之精,饮其德者,心恬神宁。”这是清康熙年间浙江桐乡人汪森所写的壶铭。
    紫砂壶无疑是伴随着茶文化而出现的,也是茶文化走向极致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就茶叶和茶壶,或茶文化和紫砂文化两者而言,在数不胜数的切茶切壶的铭文中,并能升华饮茶要义的,此是精练精辟的佳句之一。
    在案头写作有关紫砂的文字时,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浮想起这个壶铭,此时,便重新瀹壶,新泡一壶茶,看着缭绕而起的水气,思绪会飘得更远。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是佳饮,解渴、破睡、提神,有一定的医药功效,且附会了国人诸多的义和理,《茶疏》说:“茶不移本,植必有子,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七修类稿·未见得喫茶》:“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喫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不仅风俗民情、喜庆婚丧,我国的文学、诗歌、戏曲、艺术,无不渗透着茶文化的影子。 
    茶饮文化是相对于酒文化的新的文化形态,与酒神精神的浪漫主义不同,茶饮文化属于清醒的现实主义风格,是陶冶性情,更为积极的面对人生的实践与探求,追求人生的自我价值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紫砂陶的出现是陶的本质上的再现,是人类把实用和陈设相结合、向自然回归的一种物质发现和形式创造。从这种意义上说,它的尊贵不让商彝周鼎。人类有崇尚自然的天性,当人们不满意于世界被化学物质包围甚至污染时,这种天性的回归倾向愈益强烈,紫砂陶让我们佩服先人的超前意识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土味”十足的紫砂陶,因为文化人的参与,融汇了精英文化,而与彩绘无缘,因而体现了浓厚的“雅”味。它既受文人雅士的钟爱,也为普通百姓欣赏、使用。
    紫砂陶是“俗”的本质,和“雅”的外在形式追求相结合的产物,是“雅”文化和“俗”文化交流的同一载体,是“雅”文化日益走向大众的一种物质存在。大俗也大雅,大雅也大俗,紫砂陶是也。千奇万状信手出,紫砂陶特别是紫砂壶的丰富造型,是紫砂艺人智慧的结晶。书画金石文学装饰,是紫砂陶吸纳文人参与的努力成果,能充分体现艺术家的生活思考和艺术风骨。
    在浮躁浮华、急功近利的红尘中,茶叶的清香和紫砂文化的潜移默化,也许是澄思虑想,应对人生空虚、莫名烦恼的药方之一。从这个角度去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自然会有独特的体会感受。
    宋人尤侗有诗:“桃花未放菜花黄,桃花落尽茶花香。千红万紫风流尽,不及佳茗趣味长。”如此,我们就啜墨看茶,以壶品茶,更品生活之味、人生之味吧。
    面对难以计数的紫砂器型,观摩日久,热爱于心,也就不揣冒昧,表达几句心中的念想。
    我以我知说紫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