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1986年夏,在复旦大学留了两年学。那时候,我还是研究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也不够。但王水照老师直接和热情指导我作苏轼词研究,在百忙中,特地抽空来留学生宿舍的房间。我在上海的两年,过得很充实。就是很担心打搅到王老师的研究。我想在上海留学那段时间是我研究苏词的原点,如果我那时没有王老师的亲切指导,也就没有现在的我。在留学之时,王老师劝我编辑《日本学者中国词学论文集》。我不顾才疏学浅,承担了这个工作。这本书,在和王老师合编下,于199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我回日本后,未久幸运能当上大学教师。但是由于忙于校务,却很难找得到时间做自己的研究。不过终于在1999年大学给我时间到中国进行苏词研究。那时候,王老师给我介绍四川大学教授曾枣庄老师。我非常幸运能在曾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苏词的翻译和编年的研究。曾老师热心地指导我,又劝我出版论文集。于是,我在2001年出版了《苏词研究》。这本书的出版,完全是靠曾老师的支援,在这里衷心表示谢意。在成都留学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七个月,但是却是意义重大,由于专心研究,又有名师指导确定了我苏词研究的方向。 之后,王水照老师建议,要出版《日本宋学研究六人集》,我也被列为其中的一人。才疏学浅的我列名在这《六人集》,实是光荣之至。但是在《新兴与传统——苏轼词论述》里,可能有误谬,诚愿方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保苅佳昭2005年夏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