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浓缩十七史精华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文学报 高克勤 参加讨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大学经典”丛书推出了宋代著名史学家吕祖谦编纂的《史记详节》《汉书详节》《后汉书详节》《三国志详节》后,受到了读书界的欢迎。新近,包括了这四种书在内的《十七史详节》全书又由该社一齐推出。全书凡精装8册,340余万字。这是《十七史详节》问世八百多年来的第一个整理本,也是近年来古籍整理及其出版的一个重要成果。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重视修史的传统。至宋代,公认的纪传体正史已有十七种,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著名的“前四史”,及《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和《新五代史》等。但十七史卷帙浩繁,仅“前四史”就有数百万字,阅读起来诚非易事;而且对一般非专攻历史的读者而言,似乎也不必全读。其实,对经典的学习和继承,古代学者很早就有了成功的经验,这就是选本和节本的方法。历史经验表明,阅读合适的选本或节本能够尽快地了解原典,也是亲近原典的一种理想方式。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优秀的选本和节本,经受了时间的洗礼和考验,其本身也成为了经典之作。这样的经典之作,就应该是我们今天的读者可以一选的读物。吕祖谦编纂的《十七史详节》就是这样的史部经典节本。
    吕祖谦是宋代著名学者,著作宏富,博大浑厚。他既是经学家,又是史学家,主张经史结合,充分重视史学。他曾说过:“中国所以不沦丧者,皆史官扶持之功也。”他曾任史官多年,担任过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参与编修《徽宗实录》,以读书著述为生命。他熟谙史实,娴于史学,其著述讲学亦以史学文献为主,一生的精力大都倾注在考订古代经籍、编纂史书等方面。在他短短的一生中,除了参与编修《徽宗实录》之外,他还留下了《东莱博议》《大事记》《历代制度详说》《十七史详节》等大量的史学名作,成就斐然。深厚的史学修养,养成了吕祖谦宽博的学术胸怀。
    《十七史详节》是吕祖谦的史学名作,浓缩了十七史的精华,宋以前的史实在这部书中已大致具备,但篇幅远少于原书,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十七史详节》所用底本,为吕祖谦当时所见宋本,保留了当时的面貌,其中有优于今本者;同时还择要保留了前人的注释和校勘,如素称“艰难难读”的《汉书》,《十七史详节》还吸收了宋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体现出很高的学术水平。这不但方便了后人特别是今人的阅读,而且给研究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文本,具有可贵的文献价值。
    《十七史详节》不仅是吕祖谦为“教人看史”所做的踏踏实实的基础性工作,处处体现了为后学设想的体贴,而且还集中体现了吕祖谦独特的史学旨趣。吕祖谦的史学思想中突出的一点,是重视前人的优秀言论和可资借鉴的行事方式:“看史非欲闻见该博,正是要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学习和借鉴“前言往行”的目的是“以蓄其德”,进而“经世致用”。这便是吕氏删纂正史的出发点和宗旨。由此可见,《十七史详节》不仅是经典的简易读物,也是研究和了解吕祖谦本人的重要文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