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辑佚、校勘、注释三方面,该书皆卓有建树。在充分掌握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整理者辑得陶弘景赋3篇,诗21首,文35篇,其中五篇为首次辑录,颇为难能可贵。在校勘方面,更是用力甚勤,整理者汇集诸本,征用各类典籍二十余种,备列异同,并补阙正误,力求形成完善之本。由于乃是旧籍新辑,在底本择取方面,与已有完帙的集子颇有不同。除选用冯氏家藏本陶集之外,《梁书》、《艺文类聚》、《法书要录》、《广弘明集》等所收优于各本之诗文,亦多酌用为底本,而以他本参校。校勘记列于每篇各段文字之后,多列异文,以供参证;底本误者据他本改正,必注明理据,可见其严谨审慎之治学态度。 陶弘景学问淹博,所撰诗赋征用典故繁多,横跨儒、释、道三教之畛域;又因时代悬隔,其作品题旨多有晦涩难明者。因此整理者在注释方面用力尤勤,必详解典故,对出处推源溯流,并以原始典籍用例证之,如证《寻山志》“吴江之矜”语指伍子胥事,力驳陈贻煅先生《魏晋南北朝文》注解之误,证诸史实,参酌文意,豁然贯通。题旨难明者,详加推考,不吝篇幅,如推断《胡笳曲》为拥戴萧衍之语,举证翔实。南北朝时期文体意识已经很强,然而时人撰作亦多有参差,整理者精研魏晋六朝文体学有年,在注释中有辨析文体的内容,如指出《寻山志》标名为“志”,乃是骈赋,《华阳颂》虽题为“颂”,实为五言组诗等,皆能见其心细而多有发明。 另外,整理者将多年积聚和研究所得有关陶弘景的资料附列书后,成《附编》八种,分为集外、遗事、著录、题跋、品评、版本、考辨、别著,尽量使读者简省翻检之烦。其中集外、别著可见辑佚之功;遗事、著录、题跋可见查考之能;考辨则对作者、描写内容、题赠对象等释解疑难;而尤以版本部分见解精到,于陶集版本源流了若指掌,论述详明,图解直观,使人有一目了然之感。总之,经过整理者的苦心和用功,陶弘景这样—个几乎被忽略的作家的文学成就大致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于丰富和完善南北朝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更全的资料,相信一定会对学术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