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吉思汗吞灭西夏,将西夏文物典籍付之—炬。元代修史时,修撰了《宋史》、《辽史》、《金史》,尽管都有“西夏传”,却未修西夏史。宋代编撰的《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也保留了一些有关西夏的史料,但大多为记述王朝政权更迭和军事纷争,要了解西夏社会,还缺少大量的史料。 1909年,以科兹洛夫为首的俄国探险队,在内蒙古的额济纳旗(黑水城)发现了大批西夏文献和文物,并将大部分驼载劫往俄罗斯。1914年,英国探险家斯坦英亦从黑水城获取大量的西夏文献。 两夏文献除大量佛教文献和一部分典籍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社会文书,是研究西夏社会重要的原始资料,价值极高。单单俄罗斯收藏的就有一千五百余号,包括户籍、账籍、契约、军抄状、告牒和书信等。 《西夏社会文书研究》揭示的是西夏社会文书概况,介绍了存世的西夏社会文书的种类与收藏情况,以及这些文书的发现和整理研究情况,并分类重点介绍其中的西夏社会文书。 古代户籍制度,自秦以来,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至唐渐趋完善,然而西夏社会的户籍有关家庭、人口的资料,在史料上几乎一片空白。西夏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会》虽涉及户籍家庭条款,但无实例。西夏文户籍文书的发现,其中以俄藏6342号最为著称,文书分两段,一段逾两米长,另一段近一米,合长逾三米,记录了西夏时期三十余户人口、姓氏及家庭成员的重要资料,反映了夏汉通婚、三世同堂、甚至一夫二妻的社会现象。另外有一件民间向官府申报的户口、土地牒状,称作“户籍手实”。由于社会文书大部分是手抄的,而且多为草体书写,文字很难辨认,俄藏7629号就是其中之一,恰巧俄藏8203号是它的行楷字体誊抄本,这给研究带来极大便利。这件文书申报了家庭人口、财产等情况,包括土地位置、数量,人口名字、年龄,牲畜的种类、数量及拥有的价值较高的财物。这无疑是研究西夏社会家庭的重要的实证材料。 文书中还有大量的有关农业税收和借贷文书。反映了租、傭及草料,以及它们和西夏政府的关系,或是反映借贷关系的利率,从侧面反映了西夏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 军抄文书反映的是西夏社会民众军事组织形式和政府的关系。抄是西夏最基层、最小的军事单位,其作用十分重要,是兵民—体的重要的军事组织,化军队于民,使之有可靠的后勤保障。西夏男子成丁后多要入抄,在申报土地、人口、牲畜、财产、户籍账籍中,都要叙述家庭成员和军抄的关系。可以说,西夏男丁几乎都是军队战士,和平时期为民,一旦战争,马上可以转为战士。军抄是西夏社会特殊的和户籍联系的形式,有点像“屯兵”制度。 西夏文榷场文书是政府征收专卖税场所文书,交易在榷场使的指挥下进行,交易完成,榷场使开具照会,上报相关机构,并附有博易货物与税收清单。《俄藏黑水城文献》收有较多的榷场文书残叶。可作参考。 《西夏社会文书研究》分上下篇,上篇主要介绍西夏社会文书概况,并据文书性质作分类介绍,列有许多西夏文文献图片,给读者直观的感受。下篇将西夏出土的西夏社会汉文文书进行释读,列出文献图片,并对对应文献作出释读,供研究者参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