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马克思主义术语创新对当代文论的启示(3)

http://www.newdu.com 2018-06-06 中国社会科学网 卓今 参加讨论

    
    四、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的术语创新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学艺术涉及之广、研究之深,令许多专门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者汗颜。他们的文艺理论不仅对文学的道德问题和人性问题做了总体性的研究,还提出“席勒式”、“莎士比亚式”、“典型人物”等批评术语。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早期文艺理论家在文艺实践中总结提炼出许多标识性概念,他们始终以文艺大众化、人民文艺、工农兵文艺为方向。早在五四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运动倡导者,大多是受到西方人文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同情底层民众,提倡平民的权利。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大众”服务。毛泽东曾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提出“平民文学”的主张。正如张炯先生所说:“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最重要也最深刻的文艺思潮变化就是人民文艺思潮获得广泛的传播。”如:“人民文艺”、“大众文艺”、“普及与提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美在典型”等。
    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思想在中国文艺传统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孔子的诗论有兴、观、群、怨,以及诗可以“远之事君”等;《毛诗序》的“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曹丕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等,但这种“意识形态化”对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有推动作用。受苏联文艺理论的影响,尤其是“文革”时期,文艺过度服从于政治。一段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对公式化、概念化问题缺乏应对策略,片面地提出“形象思维”等。这些术语改造和文艺策略尽管曾经风行一时,但违背了文艺发展的规律,忽视文艺的本质属性,实际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知识形态化成果尚在形成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建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世界其他思想流派交锋,与西方自由主义搏弈。要实现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需要根据文艺现实,不断提出具有标识性的概念,形成自主性的理论构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文学即人学”、“文学主体性”、“朦胧诗大讨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美学特征”、“文艺学方法论”、“人文精神”、“文化诗学”等,都是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构面临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术语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科学社会主义术语改造、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探索经验,为当代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构建提供了重要经验。人民性、实践性、民族性,是一个方向性的概念,解决了认识论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文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建构还在探索之中。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构建需要踏踏实实回到基础,回到原点。通过创立术语、概念、范畴来建立理论体系。1,回到马克思,发掘和重新阐释马克思。2,开放吸收当代文化思想,同其他文艺理论进行融合,并加以改进,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3,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思想文化成果,到实践中去,真实地面对和解决当代社会文化艺术中的现实问题和可能的问题。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