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卡夫卡笔下人物形象与皮影的关联(3)

http://www.newdu.com 2018-06-0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邵泽鹏 参加讨论

    人物素描带有皮影色彩
    除卡夫卡的小说中的某些人物明显是受中国皮影人物造型的影响外,中国彩色木刻艺术影响下的卡夫卡素描,在人物造型上,也与中国皮影密切相关。卡夫卡素描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是造型夸张,线条流畅,体型高瘦单薄,与中国皮影人物造型类似。一方面,这种描绘人物的方式是受中国彩色木刻艺术、中国皮影艺术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某些同时代艺术家对包括皮影艺术在内的中国文化的借鉴,也启发了卡夫卡的人物画。例如,当马克斯·布罗德拿出一些卡夫卡的素描给别人看时,卡夫卡的同窗、艺术家弗里兹·菲格尔(Fritz Feigl)将这些素描与瑞士表现主义画家保罗·克利(Paul Klee)的早期作品联系了起来。与卡夫卡一样喜欢中国古典诗词的保罗·克利,某些绘画及其他艺术作品中偶尔会流露出中国的影响,影响其创作的中国文化中就包括中国皮影艺术。以他于1916年为其子制作的一组木偶为例,“从这组木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老面孔:死神和普琴奈拉等。西亚传统皮影戏的造型,比如土耳其的传统皮影戏,对欧洲的现代艺术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也有类似普琴奈拉这样的角色”。瑞典戏剧评论家玛格丽特·索瑞森所著的《欧洲木偶剧浅谈》一文中提到过,西亚的传统皮影戏,在人物造型上,与中国皮影戏一脉相承,因此,保罗·克利的这些木偶,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皮影人物的翻版。
    一度热衷于向妹妹演示电影里滑稽画面的电影爱好者卡夫卡,将电影的源头——中国皮影戏中的人物造型当作塑造人物时模仿的对象,恐怕不是偶然。卡夫卡之所以为中国皮影人物所吸引,既是因为皮影人物造型本身的艺术魅力,也是因为皮影戏中人物动作所展现出的戏剧张力。夸张,以至于略显机械的肢体语言,是卡夫卡一贯喜欢描写的人物活动方式,也是他对于工业机械化时代中的人的思索。卡夫卡的此类描写,既是对电影中人物动作的模仿,也是在向中国皮影戏致敬。综上所述,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皮影戏为卡夫卡式人物塑造风格的形成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一方面,中国皮影人物造型为卡夫卡笔下许多精彩的人物形象提供了蓝本;另一方面,中国皮影戏中各人物的肢体语言也为卡夫卡的人物描写提供了借鉴。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卡夫卡与中国语言文学、文化关系之研究”(17AWW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