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宋代诗词中文人枕屏的审美意蕴(2)

http://www.newdu.com 2018-05-31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宋华 参加讨论

    老病幽怀的诗境构筑
    中国古代文人崇尚儒家的审美标准,以入世追求为主。男性的活动范围一般不会局限在卧房之内,通常情况来讲,文人卧床每每与老病相关,枕屏作为一种与床榻紧密相关的意象,它分隔空间和遮挡风寒的作用,成为诗人老病幽怀的承载体,有助于构建立体诗境。如宋祁的《哀江南》写病中卧床:“病魂招得未浑全,暝倚秋屏岂是禅。 一梦忽成霜蝶去,草深三迳若为眠。”诗人说“病魂招得未浑全”,言病痛已过,但身体尚未痊愈,只能卧床休息。床上自然有屏,诗人瞑倚秋屏,不是醉卧也不是寻诗觅句,但依然陷入冥思之中,仿佛进入了禅定的状态,在一虚静之中竟然像庄子一样梦见自己化蝶了,化用梦蝶的典故展现养病时周遭环境的寂静。
    清幽与病联系在一起,也有别开生面的时候。如陈与义的《石限病起》写病中独卧,表达的却是一片淡然的诗情:“幽人病起山深处,小院鸦鸣日午时。六尺屏风遮宴坐,一帘细雨独题诗。”此处枕屏与深山、小院形成由远及近层层递进的抒情场景,深山小院六曲屏,诗人宴座期间,自称幽人,幽人本就有幽隐之意,对应小屏形成的幽隐环境,形成封闭的幽隐世界,加之外部细雨缠绵,诗境愈显清幽,与诗人形单影只缠绵病榻形成对应,而这位幽人却也颇为享受这种独处的氛围,在一帘细雨中写诗,于是病意得到消解,反增一份豁达。
    宋人诗歌中,枕屏及其意象群有时也与“老”联系在一起,诗人在肢体上与枕屏发生互动,使所营造的抒情场景有了动态的流动之美,增加了诗歌审美表达的丰富性。如王安石《晚春》:“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斜倚屏风搔首坐,满簪华发一床书。”这首诗风格平白自然,物象选择也较为平实,诗歌传达出一种晚春时节万物衰颓的老境。诗人华发苍头,斜倚屏风搔首而坐的动作,既有顺应天命的意味,同时联系其人生经历,也透露出一丝卸任后无所事事的空寂之感。
    同时,枕屏所围合出来的空间又透出一种宁静之意,有时也会成为文人表达自我幽况之意的载体,如韩淲《崇福庵》(其五):“夜长风雨撼空山,老意幽怀尽自闲。更是一庵人不到,纸屏藤枕竹炉间。”这首诗由纸屏构建出内外两重诗境。长夜漫漫,诗人在纸屏围合出的空间中,感到外部世界风雨交加,自己却能够怀抱老意幽怀享受一份安享,在纸屏、藤枕、竹炉所构筑的意境中获得安和宁静。这里纸屏所围合的空间又构成了一种内外的对比,是构成内外两重诗境的关键点。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