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文学繁荣,为文化戍边贡献文学力量(2)

http://www.newdu.com 2018-05-17 文艺报 范稳 参加讨论

    3.缺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引导机制和相关政策。云南是一个民族文化大省,却是一个“小作协”,其机构设置和经费不足与建设一个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极不匹配,也极大地制约了云南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云南全省现在没有一名严格意义上的体制内专业作家,大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搞创作。是在文联、作协体制内的作家,深入生活往往是蜻蜓点水式的、应急式的,作家下基层挂职体验生活也常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云南少数民族作家创作条件则更为艰难,在他们的创作起步阶段,缺乏经费支撑,也少有接受培训、文学交流之机会,他们受到的文学鼓励与温暖、感受到的文学氛围与熏陶,远远少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汉族作家。
    4.坚持用民语写作的少数民族作家举步维艰。少数民族用汉语创作和用本民族语言创作,对于中国各民族文化交流和文化繁荣都同样不可或缺。我省有双语(汉语、民语)创作能力的民族作家并不少,但往往需要自己去找钱出书,稿费收入少得可怜。我省的景颇族作家木直·玛波,多年来坚持用本民族语言写作,已出版了四部景颇文的长篇小说,迄今已发表200多万字景颇文作品,其作品流传到东南亚各国,在境外景颇同胞中的影响力甚至超过在国内。因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深深吸引着境外的景颇族同胞,他们也亟需了解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但玛波每出一部长篇小说都要四处去找钱,自己仅得几千元稿费。这极大地打击了民语文学创作的积极性。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均为跨境民族,他们的文学创作和文化活动势必影响到境外的本民族同胞,是文化软实力输出最有利的抓手。近年来,云南省作协采取纳入“重点扶持”的方式对用民语写作的作家实行部分补贴,但因涉及面大,标准难以确定,仅是杯水车薪。多年来,省作协吁请政策性支持的努力没有得到有效回应。改革开放之初,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相继创办民语文学期刊,现有公开刊号的民语文学期刊仅保留西双版纳的《版纳》(傣语),德宏州的《永罕》(傣语)、《文蚌》(景颇语)三种,办刊均已超过30年,但经费很少,十分拮据。以景颇文文学刊物《文蚌》为例,这是一本每年出四期的文学季刊,大16开,64个页码,每期印3000册,办刊经费仅12万左右,稿费每千字才120元。基本作者队伍常年有40到50人。景颇族是个跨境民族,境内有14万人左右,而境外仅在缅甸就有200万人。景颇文的《文蚌》文学杂志已经发行到东南亚一带,甚至流传到印度阿萨姆邦,虽然发行数量不大,但很受境外景颇同胞欢迎,甚至还有十来个境外的作者经常来投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民语文学作品和民语期刊对边疆维稳、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文化软实力输出,已经取得了一定作用,这是别的方式不能替代的。但是民语刊物和民语文学创作遇到的困难,我们也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作家协会对推进繁荣云南文学事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行业指导、创作扶持、文学评论、作家培训、对外交流、会员发展、文学评奖等方面,都时常让我们基层作家受益匪浅、倍感温暖。
    (作者系云南作协驻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