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人生》读后感1200字 今天读完了一本书。法国国民女作家Anna Galvada写的《更好的人生》。两个故事,玛提尔德和杨的故事。 他们两个都分别遇上了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改变了他们评判别人的方式,打破了在主角心中的刻板印象。前者因他而开始发现生活的美好,开始放下高傲,后者对那个人的婚姻从可惜、觊觎,变成尊重和欣赏,他们都通过不断地交流(前者是在脑中和自己交流,后者是跟对方交流)而学会看到别人的优雅,于是对自己的生活态度做出了改变。虽然结尾都几乎是未完待续,我们也不知道从那之后他们的人生是否真的会变好,但是凭借着那样的人生态度,起码会活得比以前更加自得。这或许就已经是更好的人生了。 到底什么才是更好的人生?是开始beawareof自己现在的处境?是开始睁开眼睛看周围的事物乃至整个世界?是懂得跨越外貌而思考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是敢于烧掉他人对自己每一寸的爱慕与迷恋?是敢于抛弃骄傲,用单纯的好奇心去看人?是通过与人交流之后发现亲密关系的真谛从而勇于离开当前境况? 是敢于根据朋友们的故事去行动起来?是认识到了自己和父母一样的特点,从而加深了对自己的认知? 可能因为篇幅很短但是章节很多,所以比较容易读吧。不愧是国民女作家,不知道是否刻意设计成这样,但却是很容易让大多数人都能看懂。很多短句,很多空白。读完了再回去思考,才发现原来不少细节别有深意。 这就是写作的魅力,除非是很差劲或者特别厉害的文学,否则只有各花入各眼,从来没有正确答案。艺术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无数案例告诉人们不需要先具备什么才能,不需要先学习什么课程,修读什么专业,只要专心致志,捋清楚脑子里的东西,再慢慢练文笔即可。 毕竟大部分普通人的脑袋里都可以有波澜壮阔的思潮,可以有五彩斑斓的思想,别具一格的眼光,很多独立小电影,或者是小说都是讲述很简单的故事,每次读都觉得自己也能想出来啊。可能只是因为作家们太过敏感细腻,又经常练习输出,所以写出来特别能引起共鸣吧。 至于练习输出,十年不算长,二十年也不算长,如果能够坚持练习二十年,那么我到四十岁左右一定能写出什么好东西,能让更多人知道,甚至让很多人记住,再加十年又如何,如果能有一部作品以什么方式可以让很多很多人记住,那对我来说就相当于永生了。不虚此行了。 那就从小事情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个星期改完二稿,写好教案,准备好面试(前几次经验都让我败在了群面或者试讲,毕竟内向又没经验),清掉目前www.i1766.com的任务,之后就专心进行创作吧。但是每天我还是会写字的,昨天兴致勃勃写了八卦,但是还没写完,而且根据经验要找多一点动图和视频才行,所以先存着没发出来。 能够明显感受到吸了一波社交媒体之后回到现实世界,会更加难以处理手头上的困难,焦虑,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又不舍得离开。放下手机看了书,才又觉得踏实了一点。我对提莫西老师的迷恋已经逐渐无法支撑我像被洗脑一般远离社交媒体而努力工作和输入了。只能靠时不时看看他的采访,吸收提莫西老师的宝贵精神才行,对着图片或者社交媒体根本没用,蹲守在网上准备跟踪实在太petty了,不是我的追星风格。 好散。我要特别注意语言的组织。要说明一个问题,分点和证据慢慢讲。否则可能是无效练习。这样熟悉的练习方式跟我说的“不要说教,只讲故事”截然相反,但是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懒惰不写字和写作的矛盾,所以先写出来再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