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永远不会过时——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暨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术研讨会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8-05-01 中国文化报 鲁太光 参加讨论


    2018年,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专家学者,于4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暨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对马克思在极其艰难的境况中创造了一种总体性的人类解放理论和方案,深刻地改变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历史进程表达由衷敬意,并围绕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
    与会学者认为,21世纪,生产力长足进展,科技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即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我们的时代与马克思所处的19世纪以及马克思主义伴随战争与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20世纪,都有很大不同,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波来看,马克思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伟大思想家,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一种最具解释力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就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实践使中国完成了“救亡”的近代使命,并开启了“发展”的现代历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历了本土化和再创造。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文艺观及美学风格,从而参与、塑造了辉煌的革命文艺史。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新的时代主题,中国完成经济、社会转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面临许多新的复杂的现实境况。同时,一些研究者关注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命运,探讨其核心命题和基本特征,以激发其活力。
    关于这一问题,会议虽然并未给出明确结论,但却形成了一些极具启发性的观点与共识。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越以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为例指出,马克思不仅发明了意识形态的概念,而且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批判,即不同于“观念对观念、词句对词句”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永恒轮回”式的批判,马克思发明了一种对虚假观念——即意识形态——赖以产生的现实基础的批判。通过这种全新的批判,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形式主义,也就是用交换价值的神秘形式掩盖了劳动和生产的实质。这种经济学中的形式主义和舍勒所说的康德以来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巴赫金所说的文艺学(美学)中的形式主义具有同样的历史性和原理性。严重的是,这种批判的形式主义和理论的消费行为,在当今文学批评、文化研究、人文学科之中,已深入骨髓。因而,重回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虚假观念”及其物质基础的批判至关重要。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贺桂梅则从自己对当代文学研究路径的反思提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是其活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她认为,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革命文学的理解,就不可能及物,因为,这一时期的文学是内在于中国革命实践的,从内部对其进行观察不仅可能,而且必要,所以,激活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成为开启历史与未来的钥匙。上海大学中文系讲师周展安则从马克思“批判”的一生及其著作的“现实”气息开始,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主要不在于它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更不是什么僵化的知识,而是和“现实”贴身肉搏的产物,他以“实践”与“以往所有的哲学家”拉开距离,即对于马克思而言,“现实”具有原理性意义,其所有理论创造都要在“现实运动”的层面上来把握。上海大学教授孙晓忠则从“文艺工作者”这个具有特殊内涵的词语出发,强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现实品格和战斗精神,强调在实践中创造“美学”。
    与会学者关注的另一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何为,即“怎么办”的问题。实际上,对什么是马克思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东西,什么是马克思身上至今没有过时的东西等问题的思考本身就包含着“怎么办”的意涵,但为了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语境中“具体化”,一些学者在相对微观的层面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中国社科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孟登迎认为,为了构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需要对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论断进行再阐释。比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一般都将文艺视为一种处于上层建筑层面的意识形态存在,但文艺是一种相当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或现实回应形式。于是,国内学界就用“审美意识形态”这个折中的概念来解释这种特殊性和复杂性。从理论层面回击“审美意识形态”之类的概念似乎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如何阐释当下的文艺实践在回应现实的结构性矛盾方面究竟具体运用了哪些变形手段和想象性策略。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兰善兴则从对高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文学史写作状况进行评估的角度强调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尤其是其中国化成果进行重估的必要性。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吴志峰提出,要构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必须对马克思主义面对的政治形势和理论形势进行区分,必须正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势意义上的危机,必须从“保卫马克思”的高度出发对其思想进行分析,将其中非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与元素解析出来,必须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将马克思之后那些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容和学说纳入自己的视域之中。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赵文表达了同样的意见,但同时强调必须对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进行严谨的批判性分析,因为,其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的引进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没有对其出现原因进行分析后再引进,往往将其审美化和柔化,甚至将其变成对现存文化秩序辩护的话语,而忽略了其对西方现代社会景观进行精密分析、批判的维度。
    一些与会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所以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与其深度介入文艺实践,及时发挥文艺批评的作用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构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作用。比如,孙晓忠就强调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批评,而且还是实践哲学意义上的理论,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批评先于理论。孟登迎以底层写作、返乡书写的讨论为例,认为应结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就一些具体的文学创作、接受、传播和评价问题展开真诚的互动和讨论,而非用抽象的理论去套生动的文艺实践,以此推动文学创作,发挥理论和批评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
    与会学者认为,纪念马克思,研究、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精髓,构建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董学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具体显现与总结,既具有真理的力量,又具有鲜明的现实功用和时代价值,永远不会过时,所以,全党全社会都应该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活动,这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必然要求,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