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报告文学:行进中国的新“史记”

http://www.newdu.com 2018-04-03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丁晓原 参加讨论

    报告文学的叙事有着多种的可能,但毫无疑问,它首先是一种独特的时代文体。正如茅盾80多年前在《关于“报告文学”》中所指出的那样,“每一时代产生了它的特性的文学。‘报告’是我们这匆忙而多变化的时代所产生的特性的文学样式”。以非虚构的方式对“匆忙而多变化的时代”作出有意味有价值的文学书写,是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主要功能。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报告的是行进中的时代,存活的是渐行渐远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再到新时代40年中国报告文学生成的历史,就是一部存真存活这一大时代前行步履的新“史记”。
    文体与时代互动
    报告文学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主潮之一,主要源于大时代的激流奋进对于这一文体的激活。一方面,发生着亘古未有的变化的时代需要有与之适配的时代文体,以真实、迅捷的方式将其或是流光溢彩或是沉郁艰辛的镜像加以摄照;另一方面,报告文学是基于个人观照、个人表达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写作。从一定角度而言,选择报告文学意味着要选择承担社会的责任和使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闭关锁国到融入全球化,全面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工作、生活。这些变化超出了一般的虚构作品的想象空间,却正好是报告文学最好的书写题材。
    新时期文学发轫的重要标志不只有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更有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以《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发表的《哥德巴赫猜想》为代表的一批科技题材的报告文学,书写知识分子的遭际和品格,宣告了一个文学新时期的开启。改革开放潮起,报告文学作家闻风而动。张锲《热流》、程树臻《励精图治》、李延国《中国农民大趋势——胶东风情录》等作品,取材于一个省、一个工厂、一个区域如火如荼的改革风景,展示了城市、乡村神州大地由改革而生成的可喜变化。这一时段的报告文学与时代实现了双向互动,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源头活水有效地供给报告文学的写作材料;另一方面,报告文学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特有的主题表达等,参与了思想解放的讨论,介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
    新时期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陈祖芬当年就曾说过:“我要继续写报告文学的‘硬通货’——写改革,写经济改革,写改革中的人的观念的变化。中国不搞改革没有出路,报告文学不写改革,就脱离了时代的大趋势。”(《挑战与机会·后记》)她于1984年发表的《解放》,是对改革的一次深情而激切的呼唤。次年,她又潜心于改革题材序列作品的写作,结集为《挑战与机会》。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讲话谈到文学方面的情况时,特别地肯定了报告文学所取得的成就:“近年来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新生活的文学作品多了一些,这是值得欢迎的。但是,能够振奋人民和青年的革命精神,推动他们勇敢献身于祖国各个领域的建设和斗争,具有强大鼓舞力量的作品,除了报告文学方面比较多以外,其他方面也有,可是不能说多。”
    历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报告文学作家承继新时期这一文体紧贴时代的优良传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到时代生活的中心。他们敏感于时代的新变,深思于时代的新质,站在时代的高端,摄取具有新时代特性的事件和人物,以更加热情的笔墨讴歌砥砺奋进的人民创造,写作能够反映时代大主题的精品力作。何建明的近作《那山,那水》以对浙北山村余村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实践的具体叙述,对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社会主义生态思想作了生动而有说服力的阐释。青年报告文学作家纪红建的《乡村国是》,所写的是中国农村减贫脱困的进行时态,呈现的正是实施“精准扶贫”重大国家战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乡村国是》以文学的方式,表达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后的时代话题。新时期以来40年报告文学的价值,主要是在与时代生活的对话中生成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