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艺谭 >

“非遗跨界创新融合模式”:时尚创意设计,让传统非遗回归现代生活

http://www.newdu.com 2018-03-31 中国民族报 章莉莉 参加讨论


    
    苗绣传承人杨再美介绍“幸福鸟”作品。
    
    极具现代感和中国风的竹编灯罩。
    
    黑色羌绣法式礼服惊艳巴黎。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宗旨,不断尝试以“活态传承、活力再现”的理念创新传承非遗技艺。通过“非遗跨界创新融合模式”,让非遗传承人牵手设计师、艺术家、品牌机构、青年群体,挖掘非遗的文化力量。这一模式整理成可操作的公式就是“非遗传承人+设计师=非遗融合跨界创新模式”,目的是“传统工艺+现代设计=非遗走进当代生活”。
      东西方艺术碰撞,诞生时尚竹编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东阳竹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红兵,是东阳竹编国家级传承人何福礼的儿子,参加过上海大学2016非遗竹艺研修班。
    何红兵平日里话不多,但心态开放、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跨界创新特别支持。我们邀请两位荷兰设计师与他进行跨界合作,孵化创作出极具现代感和中国风的大竹灯系列和小竹灯系列。
    “Beautiful(漂亮)!”望着眼前的竹编灯罩,荷兰设计师艾瑞克忍不住大赞,何红兵把他的设计创意展现得淋漓尽致。非遗工匠的手艺融合荷兰设计师的创意,让东阳竹编成为文创界的“新宠儿”。
    2016年,上海大学和PACC围绕竹艺传承,策划了“一竹一世界”系列活动,邀请驻地创作的荷兰设计师,以竹为媒介,围绕中国非遗中的竹编、竹扇、竹刻等竹编工艺进行再创作。“我对何红兵的竹编手艺相当钦佩,普通的竹子在他手里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艺术品。”艾瑞克说。
    “现代工艺品需要传统文化内涵来沉淀,使之成为经典;同样,传统的工艺品需要创意变化,赶上时代潮流。因此,西方的设计创意和传统竹编实现了无缝对接。”何红兵说。
    如今,竹编灯罩已在上海设计展、上海城市艺术博览会、济南中国非遗展等多个展览上亮相,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下一步,何红兵和艾瑞克将把更多的竹编工艺品推向市场。
      复原古老技艺,打造出苗绣跨界创新之作
    2017年9月,PACC苗绣非遗跨界创新设计成果在上海设计周发布。“炫秀”服饰系列和“幸福鸟”服饰系列,以红与黑的色调,一个热烈奔放,一个沉稳大气,结合苗族古老针法中的数纱绣和织锦绣,时尚中带有民族风,简约中尽显匠人魂。
    在2016年上海大学“织绣研修班”上,性格爽朗的苗绣传承人杨再美与我们结下不解之缘。杨再美对苗绣的热爱来自于家庭,奶奶王安丽是苗绣和剪纸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母亲欧光英是苗绣的重要传承人。从小耳濡目染,杨再美对苗绣有着深厚的感情,针法娴熟,配色风格独特。
    2017年春天,我们携手中国原创设计鞋履品牌SHEME和海派旗袍设计师苗海燕,推进了新一轮苗绣的跨界创新。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让苗绣古老针法之美走进当代时尚生活。
    在SHEME品牌创意总监周爱华的牵头带领下,跨界团队多次深入贵州黔东南大山深处的苗寨,感受苗族文化、挖掘苗绣技艺之美。在黔东南的考察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古老的“织锦绣”。这种织品通过经纬线交织变换出多种纹样,包括万字纹、甲骨纹、叶子纹、鱼骨纹、菠萝纹等,抽象几何图案变化万千。如今,这种针法几乎绝迹。杨再美通过研究拆解老绣片,不断尝试复原,终于掌握了织锦绣针法的古老技艺。
    看到这样曲折奋斗的故事,设计师们有感而发,打造了“幸福鸟”苗绣跨界新作。这个系列包括一双黑色植绒短靴、一件毛呢面料黑色小礼服,上面的幸福鸟身体圆润饱满,长长的尾巴轻盈飘逸,分别运用了织锦绣和破线绣技艺。作品寓意为:希望古老稀有且变化丰富的苗族织锦绣针法代代相传,如同一只浴火重生的幸福鸟越飞越高。
    在苗寨大山里的考察中,杨再美带着设计师到施洞苗家绣娘吴必花家里考察。吴必花擅长数纱绣,这是一种常见于苗族服饰中条带纹样的刺绣针法。这种技法通过数土布上纱眼的数量,运用类似“经三纬四”的规律来形成条带上倾斜的纹样,也被称为“挑绣”。
    数纱绣结合了破线绣中对于分线和皂角出线的技法,因此纹样微微凸起,富有光泽,类似浅浮雕。在镶嵌运用于皮革面料时,SHEME设计师单琪采用了施华洛世奇烫钻工艺和闪烁片的结合应用,为数纱绣增加了闪闪亮亮的时尚感。于是,“炫秀”服饰系列孕育而生,在古老针法的韵律感中,让苗绣以最美的姿态行走于天地万物中。
      时尚创意设计,成就“让羌绣走向世界”的梦想
    2015年10月,在北京双创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见了羌族绣女张居悦。这个年轻的羌族女孩与设计师的时尚创意,成就了“让羌绣走向世界”的梦想。
    2015年,来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女孩带着羌绣挂件找到我。看到羌绣极富视觉张力的图案和色彩后,我们为她安排了一个月的PACC民间艺人驻地创作。在此期间,她不仅完成了驻地教学和创作,协助羌绣研究博士生完成了数据库建设,还旁听学习了PACC创新设计专业的研究生课程。驻地创作结束后,张居悦带着对上海的几分留恋,回到了家乡。
    当年,PACC携手公益保护组织“稀捍行动”共同发起了羌绣驻地计划(第二季),邀请跨界设计师参与羌绣创作。时尚设计师秦旭设计了一套黑色羌绣法式礼服,参加在巴黎举办的“向中国定制致敬”展览。礼服上半身用羌绣中的“素绣”针法,绣出秋海棠和石榴花的图案元素,象征珍惜、从容和多子多福之意;下半身则是浪漫宽大的法式蓬蓬裙。
    由于距离参展时间只有一个月,除去礼服成衣制作时间之外,刺绣要在两周时间内完成。我们立即联系了张居悦,第一时间将纹样和面料快递到阿坝。在接下去的14天里,张居悦带着村里4位从未走出过大山的羌族妇女,在羌楼廊前一针一线地埋头刺绣。她们心里明白,这几块绣片能让羌绣走向世界。
    2015年7月4日,在秋冬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前夜,秦旭带着赶制出来的羌绣礼服,与中国定制最顶级设计力量齐聚巴黎,参加中国定制专委会成立仪式暨“向中国定制致敬”新闻发布会,并在巴黎著名的高级定制圣地Les Suites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展示。
    PACC与羌绣女孩共同见证了羌绣走上国际舞台的重要时刻,这是羌族人民的一份托付与期许。礼服将当地传统棉线刺绣在高贵的真丝面料上,集大山屹立之神韵,因此礼服被命名为“大山之托”。展示现场闪烁的镁光灯,照亮了羌族绣娘“让羌绣走向世界”的梦想。
    (作者系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运营总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