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张凯丽委员:好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http://www.newdu.com 2018-03-08 中国艺术报 李博 参加讨论


    在2017年的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观众们惊喜地发现了演员张凯丽的身影,她饰演的育良书记的夫人吴惠芬坚强睿智而隐忍。从1990年因为万人空巷的电视剧《渴望》中温柔贤惠的“刘慧芳”一角一夜成名,到近年来在《裸婚时代》 《咱们结婚吧》等家庭剧中惟妙惟肖地饰演“霸道婆婆” ,再到凭借《人民的名义》中内心戏丰富的吴惠芬实现华丽转型,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张凯丽演员生涯的精彩程度,并不比自己诠释的那一位位人物逊色。
    至今接受媒体采访时,当年的那部“国民电视剧” 《渴望》 ,都是张凯丽无法绕过的一个话题。今年两会亮相“委员通道”时,张凯丽也再次讲起“刘慧芳”的故事。1989年, 《渴望》剧组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女主角刘慧芳的扮演者,当时在中国煤矿文工团工作的话剧演员张凯丽得到了多人推荐。尽管曾经有过电影和电视剧的演出经验,但时年27岁的张凯丽却实属一个默默无闻的演员,她之所以受到推荐,除了好人缘之外,或许是因为她那温和的面容与真诚的笑容,与剧本中的刘慧芳有着太多的相似。
    在被选入《渴望》剧组后,虽然张凯丽质朴善良的气质同人物十分契合,但她性格中东北女人特有的豪爽气却令她总是想大声替刘慧芳控诉人生的苦难。在身心俱疲的10个月拍摄过后,张凯丽觉得自己仿佛成了刘慧芳。“很多时候我不用刻意去演她,因为我的姥姥就是生活中的刘慧芳。姥姥对谁都好,从小就教育我要做个好人,要懂得感恩。在姥姥眼中,这世界上没有坏人。 ”张凯丽回忆道。
    在成名之后,许多观众见到张凯丽都会亲切地喊声“慧芳” ,这令她倍感欣慰。在她看来,正是观众成就了今天的自己。“我从事演员工作30多年,在与观众互动的过程中,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逐渐成形。 ”张凯丽记得,有一次坐出租车时,司机师傅跟她聊天,说自己的奶奶80多岁了,长期卧病在床,几乎失去了一切记忆,但只记得“刘慧芳”的名字,只要一听到有人提“慧芳” ,老人的两眼就会发亮,直说“那是个好人啊” 。张凯丽听了十分感动,便让司机给奶奶打了个电话。当电话那头的老人一再确认坐在孙子身边的就是张凯丽、就是“刘慧芳”时,竟激动地流下了泪水。哽咽半晌后,老人断断续续地对张凯丽说:“我太幸福了,没想到这辈子能跟‘慧芳’说上话,现在闭上眼都值了! ”
    老人的一席话,让张凯丽深感自己作为一名演员,肩上的责任之重。“很多观众请我签名时,都会让我写上‘好人一生平安’ ( 《渴望》主题歌歌词)这行字。 ”张凯丽坦言,由此可见,做一个好人,其实是全社会大多数人的共同追求。“演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或好或坏、或正面或负面,都会对观众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演员,我们应当身体力行,努力成为全社会的楷模。 ”
    张凯丽常对身边的人说:“人心向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心向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她认为,一位演员无论在舞台上、银幕上、荧屏上诠释什么样的角色,在生活中都应该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善心、有善行的人,做一个时刻充满正能量的人。“只有这样,观众才会支持你,才会对你不离不弃。你在舞台上,观众会为你喝彩、送你掌声;你在舞台下,观众也会对你爱戴和牵挂。这个时候,作为演员,是最幸福的。 ”张凯丽表示。
    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张凯丽还有很多心里话想要表达。她十分关注民生问题,因为自己饰演的角色都来自生活。“我演的很多人物都十分接地气,与老百姓的联系也非常紧密,有时观众甚至不觉得我是一个演员,而是生活中的亲人,什么话都愿意跟我说。 ”正是因为与老百姓特别亲近,张凯丽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然后将之融入影视创作之中。“所有优秀的演员,都是从群众中来的。 ”她表示。
    她还很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必须大力弘扬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探索自己的文化道路。 ”张凯丽以电影为例,“好莱坞大片能在全球赢得票房,但他们的创作模式不一定适合我们,不能真正为我们的文化艺术带来繁荣发展。 ”近年来《战狼2》 《红海行动》等国产电影取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令张凯丽感到振奋,“这证明中国的文艺作品完全有能力走自己的道路。未来我们应当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吸收外来文化精华的同时,继续坚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与文化品质。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