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青春之歌》观后感1000字

http://www.newdu.com 2018-02-2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日军借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此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以爱国青年为先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到1935年一二九前后掀起新的高潮。
    电影《青春之歌》改编自杨沫的长篇小说,反映了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探索革命道路的艰辛历程。国难当头,在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中国,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对民族命运表现了不同的态度,对人生道路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没有安定的环境可以学习,偌大的中国竟然无处摆放一张平静的课桌。为了寻找出路,他们纷纷走上街头,同反动腐败的国民党政府作斗争,他们没有枪,没有炮,有的人甚至手无缚鸡之力。凭着一腔爱国的热情,为国家的解放作出自己微薄的贡献。
    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在继母的虐待下成长,但她的生母却是一位被侮辱被残害的佃农的女儿。特殊的生活境遇使林道静具备了萌发个性解放思想的潜质。当她接触到卢嘉川、林红等坚定的革命者,她的思想逐渐发生变化,意识到女子并不一定要待在家中,作为服侍丈夫的花瓶。而后,由于余永泽粗暴干涉林道静的行动,直接导致了共产党人卢嘉川的被捕,促使她将卢嘉川等人的献身精神,与余永泽的自私卑琐进行对比,经过痛苦的情感矛盾,她与余永泽彻底决裂,迈出了走向新生活的关键一步。
    当她第一次参加爱国学生的集会时,便被他们的一腔热血所感染了,大家高呼救国,面对军警的淫威,没有人退缩,赤手空拳的和军警搏斗,保护女学生先离开。这样一种场面深深地感染了我。现今,很多大学生常常抱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对一切事物持冷漠态度,将个人与集体隔绝。
    当林道静投身社会解放事业,积极参加革命挥动,并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充实与欢欣,电影的主题便展现出来,表现出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民族知识分子中的有识之士,在经历了一番探索之后,终于寻到了救国图存的正确途径,并孜孜以求地为之奋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此外,电影中还塑造了另一些人物,他们有的曾经徘徊、犹豫,终究觉醒;有的追名逐利、庸俗卑琐;有的丧失脊梁、背叛革命。他们代表了当时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展现了一幅抗日救亡运动背景下的浮世绘。同时,他们的存在也是对林道静的一种衬托和突出。
    今天的和平安宁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人用血汗所换取的。与其愤世嫉俗,感慨命运的不公,何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平静的书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