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含着眼泪读完这本书的。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位主人翁,都深深的在我心中烙下挥之不去的印迹。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贵州省的“春晖行动”已经开展了整整4年时间。我也才知道,原来在我们的身边,有一种反哺之爱叫做“春晖”。 郑传楼,15年时间一直坚持利用休息日往返于300多公里以外的家乡正安县自强村,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在他的帮助下,该村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陈志坤,一个残疾的退伍军人,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与煎熬后,自学修理摩托车的技术,几经奋斗,成为了一位千万富翁,在“春晖行动”的影响下,他毅然选择了回到家乡,带领村民们发展规模化养猪,在3年的时间内,就使村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超过700元猛增到3000元,逐步使村民们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任丽萍,在读大二的时候因为看了《中国少年报》刊登的一篇报道《只要能上学》和配发的几幅照片,受到深深的震撼,几天之后,她毅然决定休学一年,去家乡的掌雷小学支教,在征得班主任与校党委的同意及支持后,大二那年刚一结束,她便回到了家乡,开始了一年的回乡支教行动,在她的支教行动下,大山里的那些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了英语、第一次学会了摄影、第一次走出了大山、第一次乘坐汽车火车、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吃冰激凌、第一次登长城、第一次看世纪坛……书中有太多太多这样充满了命运的转折与关爱的故事。 从一个又一个“春晖行动”的故事中,从一位又一位主人翁的身上,我看到了这个社会其实处处都充满着关怀充满着爱,同时也深深的为他们的人生价值与使命、坚强的求生毅志、持之以恒的创业精神而感到无比鼓舞和振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成为“春晖行动”取名的源头。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书中的每一位主人翁,都真实的生活在我们身边。“春晖行动”的核心理念是爱,是亲情、乡情、友情,书中的主人翁们正是秉承着这样一种人生理念,默默地反哺着故土,回报着社会……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变,无论在规模上还是速度上都堪称奇迹。但处于西部地区的贵州省,仍然有许多地方还处于非常贫穷落后的状况,面对这一现实,政府为了动员在外乡友参与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从而发起了这项“春晖行动”。 “家乡”,一个温暖人心的字眼,无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心中总是装着家乡。作为“游子”,心中最为思念和深爱着的,莫过于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片故土。这些“春晖使者”们,他们虽然远离故土,却心系故乡,时时刻刻关心着故乡的发展及乡亲们的生活状况。他们无数次奔走在那崎岖的山路上,顶着烈日或冒着大雨,不辞劳苦、不计报酬、默默地奉献着,不带任何功利性目的。这一切,只因为他们心中始终装着家乡。 春晖行动简介:春晖行动是2004年10月由共青团贵州省委组织发起的一项大型社会公益活动。旨在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作用,以“亲缘、地缘、业缘”为社会网络,通过弘扬“饮水思源”、“反哺故土”、“回报社会”等中华传统美德,倡导“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的和谐理念,积极创造条件激发社会活力,动员组织广大离乡在外游子关注并参与家乡的扶贫开发建设,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物力、财力支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早日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