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最丰富细腻的心才善于记录。芸芸众生,或粗糙或敏感,许多人只配备潦草的时针,为了大步伐行走,为了浮沉中免受伤害,为了,听不见良心微弱的回响。但我想,携带精细的秒针,每一个易逝之物闪动的微光都被珍惜。 ——题记 面对大千世界,想拍出好的照片,却没有太多感觉,不知道为什么常常会这种感觉?可能技术上、理论上还有对艺术修养方面还欠很多。什么是“摄影的精神”?由英国摄影师兼评论家格里·巴杰撰写的《摄影的精神》,书中讨论的也许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摄影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然而有意思的是,作者引用了莫霍利—纳吉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那句名言:“不懂得摄影的人,便是将来的文盲。”摄影早已成为现代世界不可或缺的一环。 广阔的视界,清晰的思路,敏锐的洞察力,出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自信,格里•巴杰以简明自由的笔法,向我们显现出摄影之于人类生活的非凡影响力。 从来我就怀有这样一种想法:别把摄影弄得那么严肃和认真,我“玩”的就是那份高兴和自在,间或也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可能还有益了身心的健康。有一次我们学院的一位音乐老师找我帮他拍一场晚会的照片(不是因为我照片拍的好,而是那位老师刚好认识我),我很感谢吴老师委我以重任,很认真拍了几百张照片。 然而,我好像什么都不懂,拍的照片几乎没有可以拿出手给老师的。于是我去央求汉语言文学的一位学长,请他把拍的晚会照片给我一些。我记得去找他拿照片时,他认真问我他电脑上的那张照片哪儿看起来不合适,我说手插腰占的比例太大了。他于是很认真的拿着一本摄影书查找“如何修剪手臂”。其实我不是想表达照片拍的不好就应该需要修剪,而是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先掌握它的基本理论,如果不学习那就像一个识字的文盲。 摄影师不是依靠短暂闪现的灵感,学习和掌握技巧,在实际中去应用、洗炼出自己的视角和灵感,才能在机遇到来的一瞬间,释放出自己的光芒。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摄影也一样。在我看来,学习摄影跟学习知识一样,在实践的同时,也需要学习理论,两者都需要认真与执着,这样才会学有所成。 用简洁的画面不修饰也能让人感动,这种感动要求我们真正体会周围的环境,由心而发,才能拍出打动心灵的照片。摄影不单单是技术的累积,更是心路历程累积。或者简洁明快,或者色彩鲜明,或者眼神深邃,或者单纯甜美,是照片呈现的画面,也呈现了记录者的心情。 照片就是以独特的形式呈现出生命本身的故事。在全民摄影和数码摄影时代,我们应该怎么拍照,创新很快成为老套,好看的照片铺天盖地,选取自己理解的内容但还需要不断调整和学习,在构图方面,特别提出线条和色彩的视知觉知识,但瞬间的把握需要极高天赋。 一个摄影师的构图,绝不是事先花费着大量的功夫设计的,而是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在心灵触动的那一瞬间按下手中的快门。走几多路,看几许景,记录有时,忘却有时。我认为,不论怎么变,照片本身呈现的故事远远超过照片构图、色彩、处理的价值,这也是摄影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 摄影永远不会改变。它依然是把相机对准世界,然后取回神奇的影像。摄影经常性富有魅力的变化,产生于我们对摄影的领悟。快门一下,短暂的瞬间记录下的漫长的永远,而关于那“一下”,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请勿懒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