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2500字(2)

http://www.newdu.com 2018-02-2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想念?Hassen
    幼年决裂,从此南辕北辙,不能再见,Amir灵魂的十字架上背负着内疚和思念,而Hassen在千里之外,默默承受着、哈扎拉人生活的的苦难。忆起哈桑,缅怀已故父亲,想起曾经生活,思念家乡喀布尔。因为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在一直鼓励自己写作的长辈垂暮之年,Amir回到了巴基斯坦。
    无法相信却不得不接受事实,真相就是如此:Hassen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也终于明白在Hassen决意离开时,父亲内心的恐惧和哀伤:你们不要离开,我已经原谅你们了,难道没有听到吗?走在巴基斯坦的路上,读着Hassen遇难之前给自己写的信:Hassen一如既往的善良,感谢上帝,感谢永远的主人Amir先生给予的一切。是金钱无能,是血浓于水,是那一份愧疚,也是为了弥补,Amir乔装打扮回到了已经支离破碎,破败残存的祖国。历经艰险,终于从塔利班头目,当年凌辱Hassen的Assef手中冒险救下了Sorabh。并把他带回了美国。
    Sorabh,Hassen生命的延续,是Hassen永远的英雄情结的寄托所在。Miss you,Hassen。But you have gone to heaven。
    Sorabh与年龄不符的沉默既不是对洞明世事之后的泰然自若,也并非是选择沉默来表示抗议,只是对着自己生活中曾经有过的黑暗的恐惧和孤独。Sorabh的轻生,不是对生命的藐视,只是无法直面过去不堪回首的岁月。曾经的信仰何在?惟安拉是真主,穆罕默德是他的使者。心中默念:真主真的存在,一直都存在着,仅此安慰。
    离开阿富汗,满腔热血,眼噙泪水,最后时刻亲吻脚下的土地,拾起一撮泥土,转身离开,这是一种无奈。终于明白父亲在美国的日子里的抓狂,有家不能回的痛楚谁又能懂?又一次回到美国,这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Hassen对他的爱和保护,以及甘愿忍受,并不知道Amir是他的哥哥。即使知道,相信这样的爱也不会打折扣,因为他是单纯的孩子。他信奉着这是上帝给予的恩惠,他的承诺和血缘无关,他的誓约超越了主仆。但是Amir却是因为肉体的血缘关系,惊醒了内心长久的愧疚。如果Hassen不是他的弟弟,只是那个童年的仆人,他还会赎罪吗?如果没有这一种身份,结局又会是怎么样呢?或许这不是真正的救赎。
    其实,我们和年幼的Amir一样,缺乏承诺,或者我们总是轻易地许下承诺,不曾为诺言的遥遥无期而惭愧,我们总是这样的伤害彼此的信任。我们又都是Amir,总有一天,我们会对他们说: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不知道Amir,Hassen,Sorabh谁又是真正的阿富汗人的典型。苏联的入侵,阿富汗这个原本就贫穷的国家更加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他们的沉默里依然有着对上帝的感激,他们依然在相信这生活总会继续的。他们不关心开始还是结束,成功或者失败,危在旦夕还是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部落那样风尘仆仆的缓慢前进。黄土依然纷飞,士兵依旧巡逻,音乐依然悲伤,对于善良的阿富汗人民,我们唯有默默祝福。
    美国的天,很蓝。Amir、Sorabh站在草坪上,拿着风筝。
    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度,远离硝烟是非。
    风筝飘在蔚蓝的天空,想起了那个追着风筝的人---哈桑。
    风筝飘落,想起了哈桑那一句: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
    故事的结局,Sorabh嘴角微扬,阿米尔终于许下了那一句承诺: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