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策》深入剖析了当前的世界战略格局,研究影响中美﹑中日关系的因素,探讨非洲曲折的现代化之路,总结德国的发展经验,为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出了许多合理积极的建议。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作者对中美关系的研究。 在21世纪,世人眼中的美国俨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中国则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那么这两国又是怎样具体相互定义对方的呢? 《中国崛起策》的作者刘涛认为美国最为杰出的对中国的判断产生于2005年9月21日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的对华政策讲话。佐利克在这次讲话中认为中国不应该只是国际社会中的简单一员,而是应该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从他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已经把中国当成国际大国来看,中国已经摆脱了历史上东亚病夫的懦弱形象。此外,佐利克还提到“中国并不认为它的未来取决于推翻国际体系的根本秩序。事实上恰恰相反,中国断定,中国的成就取决于是否跟现代世界建立密切联系。”这句话又反映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中国不是像冷战时期苏联一样的敌人,美国把中国和世界上的反美政权清晰地分开了。但这些并不代表美国对中国是完全友好的。对美国霸权最具挑战性的国家中包括中国,欧盟和印度。在地理位置上,日本﹑台湾都是美国防范中国的“武器”。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始终没有放手让台湾回归大陆就是最好的说明。总的来说,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围堵加交往”。 再来看看中国应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未来的20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赢取更好的机会,营造更好的环境,中国要避免与美国起正面冲突,不直接挑战美国的利益核心,抓紧时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是,我个人认为不与美国起正面冲突并不意味着我国要一味避让,这样做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在涉及到民族利益的敏感问题上,我们要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坚决维护本国利益。 对中美关系的研究其实不应该仅仅是局限在中美如何定义对方,更关键的是要从各个方面对两国进行比较,从而有更深的了解。中国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政治、文化都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与美国相比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经济鸿沟,经融市场鸿沟,高科技鸿沟,体制鸿沟和软实力鸿沟五方面。 在经济上,亚洲是世界的产品生产者,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品消费者。亚洲大量出口产品到美国,获得贸易顺差,但这种顺差的表现形式是大额的外汇储备。美国又利用这些外汇储备贷款给国内消费者,使美国国民的消费欲望只涨不减,这就是亚洲各生产国生产商品的原动力。中国作为亚洲的一个大生产者,同样遵循着这样的经济规律,有着大量的外汇储备却用于刺激美国国民的消费欲望。其实中国完全有能力改变这种现状。探究美国能够成为消费大国的原因,人们发现关键是美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在这一点上,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毫不逊色于美国。但是中国却只能长期扮演着生产者,这追因于中国国民的消费力不足,消费欲望远远小于美国。而消费力不足又可归因于中国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老百姓接受教育要自己出钱,看病要自己出钱,老人养老还是要自己出钱,老百姓不得不为了这些而储蓄,储蓄多了,用于消费的资金也就少了,国内生产的产品需求也因为国民没钱消费而大量剩余,不得不出口国外,形成外汇储备。所以在经济上,中美差距的集中点就在于国民的消费能力。 为了能够填平我国与美国之间的经济鸿沟,金融市场鸿沟,高科技鸿沟,我国应该把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值得人们非常高兴的是,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在科学发展观中将此作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一。《中国崛起策》的作者在这个问题上认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要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收入再分配。这里的弱势群体不是指精英阶层,也不是指沿江沿海城市的富裕中产阶级,因为前两个阶层的人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消费能力,真正的弱势群体应该是城市中的普通民众:农村务工人员和农民。只有当这批数目庞大的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力提高了,整个国民的消费力才会有大的提升,中国才能真正形成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火车头。 虽然我国与美国相比存在着很多鸿沟,但是在五个鸿沟中,只要我国经济搞好了,那么前三个鸿沟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填平的。真正比较难跨越的是后两个鸿沟——体制鸿沟和软实力鸿沟。因为它们不像经济、金融是可以用量来衡量的,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确切的指标来评价一国体制和软实力的发展水平。但这并不代表体制和软实力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没有任何意义。软实力能增加一个国家在世界受欢迎和认同的程度,有助于通过文化或是制度上的吸引力增强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因此,提升我国的体制和软实力至关重要。 《中国崛起策》作者刘涛认为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应该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做起。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途径有很多种,包括我国国家领导人出席国际各种会议给世界人民留下印象,包括我国新闻媒体在国际报刊、杂志上对中国的介绍,当然除了以上两种我国内部对国家的积极宣传外,能够影响我国国际形象的还包括其他国家利用各种方式对我国进行的评价。不管是国内或国外的评论,我们都应该予以重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