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全集读书笔记、摘抄

http://www.newdu.com 2018-02-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本文《《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全集读书笔记、摘抄》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孔子怎样志于学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笔记之一
    假期中,读了薛书记推荐的这本书,让我对孔子的认识更全面了,对其人格的魅力又产生了敬仰之情。
    这本书作者是上海电视大学教授鲍鹏山,他在“百家讲坛”精彩演说的收录。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他一生坚持理想,虽四处碰壁,却绝不放弃。
    经过艰苦卓绝的人生经历,他最终使自己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圣人,成为万世师表。
    这个人就是孔子。
    第一章:十五志于学
    对于孔子,我们可以说是很熟悉,两千年的文化发展,哪一点离开了“孔夫子”?虽然历史上有两次大的风波,第一次是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的“批林批孔”运动,但是,这些都有其历史原因,或者有孔子自身的局限性,或者2000多年封建统治者自身统治的需要,于是也歪曲了孔子的本意。
    纵然如此,也可以说:现在人的心目中,孔子成了中华民族道德和信仰的文化核心。孔子的儒家学说也是内涵深刻的。
    但是,孔子究竟怎样做到这样的成就,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孔子“志于学”。
    (1)孔子的家境
    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史载其“以勇力著称”,当时66岁;孔子的母亲是颜徵在,当时15岁,两人结婚,(具体原因不再解释)第二年有了孔子。孔子三岁时父亲逝世,而母亲只有18岁。
    孤儿寡母搬到曲阜城,住进了一个叫阙里的小巷。可见少年孔子的生活是艰辛不易的,为了帮助母亲,孔子也学了很多下层人的谋生手艺,也正是这种艰难,磨练了他坚韧的品格。
    而孔子的母亲,这位年轻的女子也是很注重孔子的教育的,她给孔子的玩具就是“礼器”,正如“孟母三迁”一样,孔子的母亲对其教育应该是很重视。
    (2)孔子志于学
    《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话可不是说孔子到了十五岁才致力于学习,而是孔子从十五岁就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学问,奉献给追求真理。
    可见,圣人立志也是很早的。
    孔子17岁时,母亲去世。这给孔子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还有一件事对孔子的打击也很大。母亲刚过世,鲁国执政上卿季氏邀请“士”这个身份的人来家里做客,孔子觉得很尴尬,因母亲刚刚过世不易参加宴请,可是又不得不去,于是穿着丧服前往,又遭季氏家臣不认可。
    可想孔子当时的心情,也许这就是“故天将将大任于斯人矣,必先苦其心志----”吧!
    庸人,一经打击,即一蹶不振。
    豪杰,百折不挠,愈挫愈勇。
    打击,可以毁灭庸人,
    而豪杰之士,则在打击中百炼成钢。
    孔子,于是去了宋国。后于宋国亓官氏结婚,又回到鲁国。
    第二年,孔子的儿子出生,这时,鲁昭公马上派人给孔子送一条大鲤鱼。
    现在的孔子20岁,从17岁的家臣耻笑,到20岁的国君送鱼,短短三年,孔子发生了多大变化。
    一无显赫的家世,二无自身的富贵,孔子为什么会受到这样大的礼遇呢?
    可见当时孔子已经在社会上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尊重,而尊重和重视的缘由就是孔子的学问。
    说明孔子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以他的学问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2)孔子的学问
    孔子以什么样的学问赢得如此之尊重和重视呢?
    一则:孔子有谋生之学,也就是下层人的谋生手段,因为家境原因,他必须学会一些谋生的方法
    二则:孔子有谋仕之学,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这也是想入“仕途”者必学的知识,孔子天赋极高,20岁时,就成了“六艺”的专家了,成为国家最需要的人才了。
    博学的他,才会受到鲁昭公的如此器重!
    一个人要想受人尊敬,一定是有条件的;一个人受人尊敬,一定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个人要受人尊敬,一定要有让别人尊敬的理由。
    这是鲍教授之语。多么精要的语言,凭什么别人要尊敬你?因为你确实是有胜于他人的地方,要么学问,要么性格,要么品德,而这些最好是自己的亲自努力得来的,如果你很有钱或家世很显赫,别人会尊重你,但那绝不是发自内心的。所以,要受人尊敬,必须要有让人尊敬的资本。
    三则:孔子有更高的追求
    孔子并不是仅仅满足于精通“六艺”而已,他有“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原来,大学之道,在于弘扬每个人心中的高贵,在于人类自身的改造,在其最高的境界,乃是至善。
    孔子的最高目标不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成人;不是为了一己谋生,而是为了天下人谋生。谋天下太平,争人类福祉。
    此时孔子之学,就是养成人大眼光,大境界、大胸襟、大志向。
    鲍教授称孔子的“志于学”改变了中国文化史。理由之一:学术研究和道义探讨可以成为一个人终身的事业,道统开始独立并高于政统。理由之二:知识独立、知识分子独立的明确信号。理由之三:知识分子可以担当道义,成为任重道远的君子儒。
    教育的职能由原来的技术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一变而成为真正的“大学”教育,变成了文化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
    如《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正是此写照。
    孔子就成了一个思想的大师,一个道德的圣人。孔子的伟大也就在于此了。
    (4)孔子的好学
    好学是孔子成为圣人的关键。
    好学,则一切缺点可望改掉,一切不足可望弥补。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智商很高,但是他总是虚心好学。孔子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与人学习的机会。当别人离开时,他就赶紧追过去。
    30岁以前,孔子至少两次出国求学。一次去宋国学习殷商古礼,一次去郑国向子产学习。
    孔子严肃恭敬侍奉的老师,有老子、晏子、老莱子、子产、孟公绰等。
    可见,孔子好学尊师,因而孔子的学问也就这样不断增长。
    孔子求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孔子治学的开创更值得我们思索,二千年前的孔子的思想怎么会那么的深邃和高远,我想“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于今天对我的启示可大深于以往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