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喜剧也要扎根生活的土壤

http://www.newdu.com 2018-01-25 光明日报 邓文卿 参加讨论


    一直以来,在电视栏目推出一档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喜剧节目始终是一个难题。难在哪里?就在“原创”和“价值”两点。一方面,喜剧节目必须有足够的原创作品。另一方面,喜剧不止于让人开怀一笑,更需要张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体现其社会价值及功能。
    喜剧节目如何做到“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天津卫视的《我为喜剧狂》做了很好的诠释:一有“笑点”,笑点低而不俗,既能够逗乐观众又让观众笑得高雅;二有讽刺,不做无聊的恶搞。当观众开怀大笑之余,对生活、对人生还能若有所思,若有所感,若有所悟。如郭丰周带来的作品《以父之名》为例,搞笑之余又有深刻内涵,格外出彩。故事围绕“怀念父亲”的主题展开,紧扣“亲情”这一社会话题,在地铁里,阿周终于与离别多年的父亲相见,接着回放出十几年来幻想中与父亲相见的画面:在马路上摔倒、挤公交、在横店做群演、被绑架时向父亲打电话。父亲虽不在他身边,但时刻在牵挂他,父子间的亲情,无论何时何地,都无法割舍,这种最质朴最纯粹的情感,也是真正戳中人心的地方。
    任何文艺作品创作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可以说,只有深刻呈现生活中的欢笑与感动,喜剧节目才能显出其意义与价值。包括喜剧在内的任何艺术形式都应是对现实的观照。与其挖空心思构思“笑点”,不如从生活中挖掘让人开心的一面,因为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我为喜剧狂》每一期内容,都会涉及热议话题,切中社会痛点,从社会痛点中去找到笑点,因为痛所以才要乐。它通过喜剧的人物、幽默的语言,抒写平凡生活中的乐天情怀;通过对青年男女恋爱、都市邻里关系等社会热点话题的再现与解构,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综艺节目对普通百姓生活现实的善意观照,使包袱接地气,让喜剧真正扎根于生活的土壤。
    以小人物底色见证大时代意义,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是《我为喜剧狂》的创新之处。从作品题材来看,《我为喜剧狂》的故事都取自老百姓的平凡生活,又以艺术加工后的样态呈现在观众面前,真实、生动、鲜活,自然也就能唤起老百姓的真实感动和共鸣,逐渐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真实底色。
    从喜剧的欢乐中展现正能量是《我为喜剧狂》的追求:一方面,在有意思的同时追求有意义。让人们在哈哈一笑中获得回味和升华,而不是简单搞笑;喜剧性来自生活又对生活进行了精彩的再创造。另一方面,以通俗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积淀超越庸俗和低俗表现。喜剧不是仅仅迎合观众,它还要在讽刺和欢笑中让人们感到有分寸、有节制、有修养,让人感受文化的力量。
    喜剧的效果并不仅仅是感官意义上的,需给人以一种精神力量。《我为喜剧狂》正将中国人、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地通过电视荧屏呈现出来,并且让中国精神更广泛深入地在全社会落地生根。
    (作者:邓文卿,系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