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家论 >

叶炜:扎根于乡土富矿的创意写作者

http://www.newdu.com 2018-01-24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李子木 参加讨论


    2012年,叶炜考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进行创意写作课程的系统学习,他也成为我国首位科班出身的创意写作学博士。2015年5月,叶炜在博士毕业答辩时递交了刚刚由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三部长篇小说《福地》《富矿》《后土》。这三部小说共计100余万字,共同组成了“乡土中国三部曲”系列。其中,《富矿》作为中国作家协会重点创作扶持项目,出版后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后土》作为江苏省作家协会重点创作项目,参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刚刚创作完成的《福地》则入选江苏省委宣传部青年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和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项目。
    他坚定创意写作中国化的探索
    从2002年秋天开始写作,叶炜花了10来年的时间,完成了“乡土中国三部曲”,也完成了他的“精神还乡”——苏北鲁南,这是叶炜的家乡。
    “乡土中国三部曲”写的是苏北鲁南地区的一个小乡村。在创作的艺术手法上,叶炜努力让这三部小说的语言尽可能地带上浓郁的泥土气息,让小说充满真正乡土的味道。叶炜认为,只有内容和语言的高度乡土化,才可能真正让小说氤氲在浓浓的乡土气息中。
    那么结构呢?叶炜这三部长篇小说都有一个“环形”的结构:《富矿》是从零开始写,一共是72章(新版增加了一章,为73章),第一章是零,最后一章还是零。由零写到零,寓意煤矿由兴盛到衰落,再到重生。这里的煤矿重生就是现在媒体广泛报道的苏北对煤矿塌陷地的成功改造,废弃煤矿留下来的烂摊子全部变成了青山绿水的风景区。《后土》的结构采用的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从头写到尾,也是一个循环。第三部《福地》是以天干地支的顺序,写了60章,正好一甲子,这也是一种循环。
    叶炜从小就生活在鲁南农村,在写作“乡土中国三部曲”过程中,他多次回到家乡,去了解家乡农民的日常生活以及梦想。小说中的麻庄面临着青年出去打工以后,老人多、儿童多、妇女多的问题。农村的青壮劳力越来越少,他们都在想尽方法地往外走,而对于外面的世界究竟有什么却并不知道。他们所能知道的是,外面的世界比乡村要精彩。叶炜认为,作家的写作,应该不是对现实、经验和记忆的描摹和改写,而是基于现实、经验和记忆上的灵魂重构。在“乡土中国三部曲”中,叶炜为此作了深刻的探索,使真实和梦想得到了较为完美的表现。
    叶炜在“乡土中国三部曲”的创作谈中说,从某种程度来说,作家的创作都是在来路中找回自己成长的精神轨迹以及创作尊严之所在。比如在《后土》中,叶炜就写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但这些困难没有让他们更加无力,而是给予他们希望和梦想,让他们在艰难中有尊严地前行。他说:“《后土》这部小说呈现的依然是我所熟知的生活在家乡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因此,在小说中,他们的念想和追求,他们的命运和遭遇,他们的生活和情绪,都是具体可感的,都是浸染着我生命的体温的。”
    值得一提的是,《福地》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创作的。小说有意识地运用了超现实的写作手法,以苏北鲁南为故事主要发生地,突出地表现出苏北鲁南是一块“福地”的创作理念。《福地》的整个故事架构就是创意写作中的家族叙事,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沉浮映照的就是乡土中国的百年沧桑,其家国同构的叙事模式将故事背景置于大时代的巨幕之下。
    他的身上始终葆有坚毅本色
    叶炜之所以如此关注农村、心系农民,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叶炜是山东枣庄人,家境一度贫寒,因为母亲患病多年,四处求医问药负债累累,作为长子的叶炜在读高三时萌生了退学的想法。于是,他悄悄将铺盖卷儿从学校里搬出来,准备找个地方打工去。听到消息的班主任连夜赶到叶炜家阻拦,因为叶炜当时是全班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打动了叶炜,一个星期后他又回到了课堂上。高考完的第二天,他就到学校附近一个建筑工地去打工。每天从早到晚,搬砖头、运沙子,一天能挣20多元钱。
    一天,叶炜正在工地,校长突然去找他,兴奋地告诉叶炜他的录取通知书到了!整个工地都沸腾了,大家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个又黑又瘦、和他们一样满身是泥的小伙子居然是名“准大学生”。工头在一个小时之内把他的工钱算清,另外还多给了他100元左右,叶炜就此告别了他的打工生涯。
    刚刚迈入大学校门两个月后,母亲就去世了,所有的悲伤、泪水都化成了深情而优美的文字。“娘说天堂没有人会生病,天堂里没有穷人。娘说这话的时候脸上荡漾着微笑,娘是美丽的。爹说娘年轻的时候美丽得让人心疼。可是现在呢?在天堂的母亲是不是还是她年轻时的样子?在天堂的母亲会不会生病?”这一段文字出自叶炜怀念母亲的小说《母亲的天堂》。幽幽的倾诉、淡淡的忧伤,一万余字的《母亲的天堂》流泻出人间的真情,朴实无华,如啼血断章,很多读者是流着泪读完的。此文初刊于《小说家》,后来收入谢冕主编的《2001年度中国大学生最佳作品》文集首篇。
    勤奋,努力,向上,不放弃,叶炜身上有着常人所忽视的坚毅精神。大学四年,他全部的学费和生活费全是靠自己的一双手写出来的。大三的时候,他先后出版了两本书《五月的爱情》和《走过年轻》,这两本书使他平生第一次赚了笔“大钱”。对此,叶炜说:“写作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如果没有写作,我现在可能还是一名建筑小工。”
    如今,叶炜又成长为中国首位科班出身的创意写作博士。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队伍中,叶炜是唯一一位创意写作科班出身的博士作家,也是创作与研究并重型的作家。叶炜一边从事着小说创作,一边做学术研究,在这两个方面都作出了突出成绩:他的长篇小说先后两次入围茅盾文学奖,他的学术研究著作《叶圣陶家族的文脉传奇》也曾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可以说,叶炜是左手小说,右手批评,两种笔墨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十几年来,叶炜的文学脚步从没停歇:他热爱上了创意写作;从自发写作到自觉写作,叶炜的创作始终没有离开中国农村大地;从农村走到城市,他的身上始终葆有坚毅的本色。正如葛红兵教授所说,作为科班出身的中国首位创意写作博士,叶炜已经走在创意写作研究领域的前沿,成为创意写作中国化道路的探索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