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自:斯三八八《正名要录》 在讲座中,张涌泉教授带领现场读者一起认读敦煌文献,他以敦煌文献所保存的、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字样学著作《正名要录》及其他敦煌文献资料为据,展现了汉字“國”写作会意俗字“囯”,进而又添加笔画写成“国”的演变过程。此外,张教授还举了菩萨的“薩”、比丘的“邱”、人体的“体”及“尔”(唐五代人写作“”)等字为例,讲述了如何借助俗字来判别敦煌写卷的时代及其真伪。 张教授还谈及了敦煌俗字研究对完善大型字典的编纂所起到的作用。如:选定正确的字头,提供准确的用例,纠正辨析的错误,增补漏收的俗字,抉发俗字的源流演变,考索“无可考据”的俗字。 由于汉语文字学研究领域里的“重正轻俗”以及俗字材料的匮乏,导致了汉字研究历史上的“头重脚轻”,因此,1996年《敦煌俗字研究》一问世就引发了学界的高度关注。教育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九五”期间语言学研究咨询报告中说:“汉语俗字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张涌泉的《敦煌俗字研究》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它是一本高水平的著作。”1998年,《敦煌俗字研究》获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00年荣获“胡绳青年学术奖·语言学奖”。在张涌泉教授的引领下,俗字研究逐渐成为汉字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并改变了其在我国文字学领域中长期的空白和半空白状态。 2015年,《敦煌俗字研究》修订出版,新版改用计算机排版,生僻字采用电脑造字,写卷例字则多用原卷图版截字,从而更多地保存了写卷的原貌,大大增加了字形考释的可靠性和可信度;随着英、法、俄、中等世界各地所藏敦煌文献的陆续影印出版,新版在核验原卷、辨认和选取例字方面也更趋完善,字形源流的辨析也更加准确到位;版式方面,新版改竖排为横排,版式疏朗。 《敦煌俗字研究》第二版上市后,读者纷纷给予好评,赞誉该书内容扎实,书价公道,装帧精良,值得收藏。此次讲座结束后,上海图书公司还为张涌泉教授安排了签售活动。(廖宏艳) (本文转载自“语言文字周报”微信公众号(yuyanwenzizhoubao),已获作者授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