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国内研究萨满文学的状况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中国民俗网 宋和平 参加讨论

    我国研究萨满文学,较比国际上起步晚一些,仅20世纪的百年中,我国研究萨满文化的情况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至50年代末。这一时期,我国萨满文化的研究和调查资料,还未受到大量学者们高度重视,当然这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这时期只有一部完整的萨满文化和民族志著作,即民族学家凌纯声著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出版于1934年。还有三篇介绍北京故宫坤宁宫萨满祭祀情况“由坤宁宫得到的几种满人旧风俗”,分三次刊登于由“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歌谣研究会出版”的“歌谣”集中,出版时间大概是20世纪30年代左右。
    这一时期材料和著述虽然不多,但已经揭示出中国原始古代的萨满文化内容沉积着丰厚传统文化内涵。
    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初至70年代末。这一时期,由于我国政治局势的具体情况,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里,为了撰写各民族的民族志和民族政策的需要,主要有社会科学院的民族研究所为主,对中国少数民族进行了政治,经济等全方位的民族调查,其中也包括了文化内容,有部分萨满文化。但这部分调查资料主要是20世纪80年出版。如《赫哲族社会历史调查》(黑龙江省朝鲜出版社,1987年)。《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达斡尔族历史调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等。这一时期的调查材料,不仅仍表明中国的萨满文化内容丰厚之外,还为以后的中国萨满文化研究的兴起,提供了非常必要的准备。流传于我国东北几个民族的《尼山萨满》满文手抄本,就是这一时期得到的,学者们称之为“民族所本”。
    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这一时期主要是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形势,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政策的号召下,在研究和调查萨满文化的领域里,出现了空前未有的活跃,蓬勃发展的兴旺局面。这一时期的萨满文化调查更为开放,调查范围也向更广阔的领域开展,可采用的调查和研究方法,已突破了原来的按步就规的文献和理论研究,而是一种全方位的、全部的、完整的利用田间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录相、录音和实地考查等,立体式的获得萨满文化资料。这种更灵活,更自由的方式,使得许多新鲜的萨满资料得以发现、发掘出来。因此,中国的萨满文化研究也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进展。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是1981年春天,2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由富育光先生请来了傅英仁、石光伟、石清山(大萨满)、石清泉(家萨满兼族长)和石清民(老家萨满),到所里来进行了萨满文化坐谈会。贾芝先生认为是“研究民族文学的重要着手点之一”。当时,几位萨满进行跳神表演,同时又将带来的萨满文本送于本所。老所长贾芝先生对此深感重要。在《满族萨满神歌译注》的“序言”中说:“我第一次看到了他们带来的‘神本子’,看了其中赞颂鹰神等的神歌,深感这些原始宗教的经典记录和它们的传授者萨满,对探讨,研究民族文学和宗教的关系,表演艺术的起源异常重要”。这一次坐谈会,有半月之久,人数虽不多,但影响却很大,尤其是在我国东北地区,起到了重视和挖掘萨满文化的号召作用,使其研究推向全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