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刘恒:写作也是用文字表演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人民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一块“窝头”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正在首都剧场上演的话剧《窝头会馆》11月1日正式开票,不到6个小时6场演出票全部售罄,第一位购票观众排队时间更是超过19个小时……何冰、濮存昕、杨立新、宋丹丹、徐帆组成的主演阵容成就了这方梦幻舞台。而在现场看过无数遍还能把“窝头”咂摸得津津有味的,便是该剧编剧刘恒——因为“它延续了我的经验和眼光,剧本写得过瘾”。
    说起刘恒,人们总是先闻其作,后知其人:他的小说改编成电影《菊豆》《本命年》,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和电影《没事偷着乐》,话剧处女作《窝头会馆》成为“爆款”……同时,他还是《金陵十三钗》《集结号》等作品的编剧。
    他说,“不论是写小说、写剧本、写电影剧本、写话剧剧本,我所有的文字,都是写给最爱的人的情书。所有文字都渗透着我的爱。”从这个角度看,写作与生活无异,遗憾和欢欣里,功不唐捐;苦苦求索又全情投入的创作时刻,恰似对生命的书写。
    《窝头会馆》当年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话剧,显得有点“特别”。剧中迂回地通过对解放前北平破旧院落底层人物点滴生活的描写,洞察和折射一个旧时代的崩溃。
    “写电视剧是瓦匠砌砖头垒墙,写电影剧本是木匠打家具,写话剧是石匠雕塑像。一个比一个细腻,或许一个也比一个难。”在“雕塑像”过程中,刘恒一方面从历史资料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调动个人生活经验。在他看来,《窝头会馆》不仅是向生活致敬,也是向遥远的过去和近在眼前的现实致敬,向北京人艺的独特风格致敬。
    《窝头会馆》的三幕戏剧结构,让人不自觉地联想起《龙须沟》和《茶馆》,苑国钟式的走投无路和自我调侃像极了老掌柜王利发的背时倒运,有着共同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审美意味。然而,这种致敬并非克隆经典和自我禁锢,“我希望能在这部剧里用自己的方式对这种风格给予新的开拓和展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