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介入公共空间的艺术,促成一种美学的生活品质(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文汇报 单增 参加讨论

    
    今天,艺术在公共空间中营造的公共性促使多学科走向整合,介入公共空间中的艺术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它起的特别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一种影响。让艺术融入社会融入新的人文景观,从本体语言的锤炼到人文语境的营造。艺术在材料、空间、色彩、形态、亲和力等方面都呈现出崭新的魅力。
    从波依斯的“社会雕塑”到克里斯多的“大地艺术”“包裹艺术”,“扩大艺术概念”的构想并非乌托邦空想,而是真实的社会雕塑实体所形成的社会审美共同体。比如,露希-奥塔的衣服睡袋拼装的作品从社会学、环境、人类学的角度进行有意味的介入。尼托运用纤维材料把一些本具神圣意味的场所空间进行梦幻般的营造。今天,人类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到了数字、信息时代的21世纪,关于公共空间中具有诱惑力的公共性有了更多层面,更多元的诠释。从广义的方法论来看,公共艺术驻留的公共空间已不局限于广场、公园、街道,虚拟与实体的时空都有其存在的事实。谈论公共艺术若只涡旋、徘徊在公共艺术本身,而忽略了它的公共性限定与内涵及与之相关部分的联系,公共艺术的发展将受到制约。公共艺术营造的公共性空间及公共性促使我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者们必须走向多学科整合的时代。如何利用社会共有资源,如何设定不同城市地域的公共艺术品规划,让艺术审美共同体作为艺术思维方式,以她柔性的语言、虚幻的形态呈现在公共空间场所,需要对公共艺术的全新认知。
    克里斯多拓展了波依斯发展出来的“扩大艺术概念”以及“社会雕塑”的构想。其非博物馆艺术的精神内核———艺术性、社会性与公共性的综合一体性,是显而易见的。介入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发展潜力与艺术张力是巨大的,艺术在公共空间中营造的公共性促使多学科走向整合。介入公共空间的艺术,在与环境密切融合过程中反映出空间的独特性,解构了整体空间的艺术性,促成了一种美学的生活品质,一场美学的文化启蒙。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教育与艺术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