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城中书房:喧嚣中的安静一隅(4)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北京晚报 袁新雨 参加讨论

    
    4
    其他书店老板也来逛
    因为吴敏爱阅读、勤思考,所以旁观书社选的书都很受读者喜欢,甚至许多同行都对旁观书店的书赞不绝口。彼岸书店的老板常来这里逛,并将这里视为他最喜欢逛的书店之一。吴敏回忆,曾经有个读者来店里逛了2个小时,挑走了一万多码洋的书。
    旁观书社希望通过书店的选书,表达自己对于书的观点、态度。吴敏把卖书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书店挑选书、推荐书;二是读者进店,打开书,然后购买。“这两个环节中,只有第一个环节是可控的。”吴敏选书自然会考量出版社、作者以及品牌等因素。比如,在挑选翻译作品时特别注重译者,她更倾向于老一代译者;在选择文学类书籍时,吴敏对一些年轻人写的书比较谨慎。因为在吴敏眼中,有些年轻作者的感悟大多是对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牢骚,难以引起自己的共鸣。
    吴敏还会挑选一些能够帮助作者在某一领域起到知识建构作用的“入门”书。比如,在冷门的人类学领域,她曾为客人挑了一本《天真的人类学家》,该书讲述了英国人类学博士奈吉尔·巴利为了研究喀麦隆某个鲜为人知的部族而进行田野工作时的见闻。这是巴利博士的第一次田野工作,妙趣横生也十分惊险,竟差点成为他最后一次田野工作。这本书内容丰富有趣,能帮助对人类学知识感兴趣的读者打下基础。
    为了能让读者翻开自己挑选的书,吴敏会为许多书写“书引”。她看完书后在五颜六色的便笺纸上写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以及阅读感受,然后把便笺纸的四边细心地用双面胶贴在试读本的一角,供读者参考。如果连试读本都卖出去了,她便会把书引取下,等再进货后贴上。有趣的是,一些读者会专门购买店里破损的试读本,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书更有味道。
    吴敏还会在店门口的几块小黑板上分别推荐几本她喜欢的书,记者第一次到店时,黑板上推荐的是《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过段时间再去,发现推荐书目变成了《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以前,吴敏还会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推荐些书,但她渐渐发现,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太快,自己的推荐很容易被淹没在浩瀚的信息海洋当中。所以她不再通过网络推荐了,转而只实体书店推荐。当时,在网上推荐书时,会有一些朋友让吴敏在店里留书,吴敏反而会劝他们:“我推荐是因为觉得这本书好,不是想让你们找我买。去网上买是一样的。”吴敏特意强调:“推荐不是推销。”
    现在吴敏很少刷微博或者朋友圈,她把这些时间都整合起来:“现在很多人都说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其实干吗不把这些时间都整合起来,放在一起专注地做事呢?”
    采访手记
    除了以上介绍的书店,北京城里,还有很多书店,比如三联等老牌书店以及单向街、字里行间等远近闻名的连锁书店都有专门的阅读空间,而且各具特色。“角落·书香”第一期介绍的彼岸书店甚至还为读者提供书房,库布里克书店也是采取了咖啡与书店共同经营的模式。第二期中的盛世情书店虽然简陋,但仍有读者愿意在逼仄的过道中看书。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此番走访的书店,虽然都有一定名气,但也发现这些书店所销售的书籍颇为类似,比如《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故宫日历》、东野圭吾等热门图书,是大多数书店的“标配”。这些书店分布在不同地区,他们购入类似的书籍,可以满足附近大部分读者的需求,这固然是一种稳妥之选。不过,在记者看来,一间书店卖不卖饮品、文创产品有没有创意,都不是决定它优劣好坏的标准。书店吸引读者的核心仍然是“人无我有”的好书。
    作为读者,如果能为了淘到一本好书,“踏破铁鞋”找到它的“独家经销商”,也不失为一种别样的幸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