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市是革命老区,也是世界闻名的“花炮之乡”。曾经这儿有个词叫“十户九炮”,也因此一度造成了百姓“重工不重教”。但现在的浏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阅读也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这其中,农家书屋发挥了重要作用。 将书屋从村部搬到祠堂,打造文化屋场、政府组织民间力量成立农家书屋协会、农家书屋成为图书馆分馆,这些农家书屋建管用的创新做法,让浏阳的农家书屋成为百姓们真正爱去、想去的阅读之所。 从村部搬到祠堂,人气旺了 今年暑期,《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到浏阳金刚镇何家湾屋场时,一进门就看到大大的厅堂中间摆满了桌子,这里将举办一场喜事。在屋场右手边就是宽敞明亮的农家书屋。 这个屋场是金刚镇的大姓——何姓的宗祠所在地。浏阳市金刚镇党委书记鲁常战告诉记者,现在一到放假,来农家书屋的孩子就会特别多。祠堂基本不关门,村里人常常聚集到这里祭祖、办喜事,人气很旺,由此带动了农家书屋的人气。 将农家书屋从村部搬到祠堂,建设美丽乡村文化屋场,这是2013年浏阳结合当地实际提出的书屋建设新举措。 浏阳是一个以各姓氏集中分布居住的地方,宗祠文化厚重,全市共有宗祠家庙260多个。现在,村民们依然习惯在宗祠祭祖、办红白喜事。据了解,在农家书屋建设之初,95%以上的书屋是建在村部,但因为村部出入不方便,开放时间不固定,管理员由村委工作人员兼任,变动较随意,导致书屋没有发挥实际作用。而让书屋进驻文化屋场,让浏阳找到了破解这个难题的办法。 书离老百姓近了,书屋也走进了百姓心中。记者采访这天一直在下雨,走进金刚镇唐氏宗祠农家书屋,虽然因为电路检修停电,但是书屋里仍然坐满了读书的村民,其中老人和孩子居多。7岁男孩唐昭阳和爷爷唐焕文经常一起来书屋看书,一个读四年级的小男孩说这里面的少儿图书自己全都看过。 罗艳是浏阳关口街道七子樟屋场农家书屋专职管理员。自2013年以来,浏阳市图书馆每年都会为农家书屋更新补充新书。日前,浏阳市图书馆又将近2万册全新图书分发给了30家农家书屋。罗艳领回了642册图书以及2个新书架。采访时,罗艳正在忙着给新书编码标记,她挑选出一些政策法规类、农业科技类的书籍,打算放在显眼的位置。“我发现大家都喜欢看这类书籍。”她说,在良好的氛围带动下,来书屋借阅图书的村民越来越多,“如今平均每天都有近百名村民自发来书屋看书。” 据了解,浏阳市目前已经建成了300多个标准化文化屋场。通过借助文化屋场“充电”,浏阳市的农家书屋重新启动,充满了更多活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