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万难 对内容准确性近乎苛刻 书稿三审三校完成,进入作者返修阶段,这时却发生了意外:排版公司的排版人员离职了,新上岗的排版人员因不熟悉书稿和图片排版,第一次做出来的校样使我们几近崩溃:无修改的地方有了莫名其妙的改动,应该修改的地方却纹丝不动,更有甚者,还出现不少张冠李戴、页面错乱的现象。整个工作似乎要推倒重来。万般无奈之下,我们不得不作出决定:带上以前所有校稿、场记等,守着排版人员逐首修改,确定一首,保存一首;确定一卷,保存一卷。周翔和张科成是该书的副主编,二位与我在排版公司冒着酷暑奋战一月有余,万老师则守在家里,反复地审阅、修改校样。 全书编校工作的后期,为避免全书内容的庞杂,我们决定对有些内容进行适当地简化,比如注释。记得今年8月底,万老师约我和项目组成员到他的住处,联合开展工作,决定简化注释。我们分工将所有的注释条目整理成小纸片,按音序排列,对准位置,一一处理。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对书稿内容的准确性近乎苛刻。书稿中涉及《孔雀东南飞》字数、段数的统计问题,万老师眼睛不好,无法准确统计。为此,他找来一个《孔雀东南飞》的权威版本,约我去他家。师生二人埋头苦干,一一统计。待结果出来,万老师身心放松,略带调侃地说:“以后谈到《孔雀东南飞》的字数和段数,我们这个应该是很准确的了。”我说:“再看看网上怎么说吧。”万老师随即打开电脑搜索,居然结论不一,于是笑言:“看来花点工夫还是值得的。” 由于书稿有相当强的专业性,仅仅依赖社内人员审稿,恐怕很难保证质量。经我向社领导反映,几天以后,总编辑侯安国作出决定,请音乐学专家万爽、民俗学专家夏述贵担任外审。因书稿体量很大,我与他们二位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每两卷轮换一次。时值酷暑,我常于烈日之下,送稿于两位专家的住处,听取他们对书稿的修改意见。 当书稿终于交付雅昌付印,我到深圳跟机印刷,心里仍忐忑不安。而万老师一方面每天与我数次通话,了解情况,另一方面对书稿依然坚持校改,每发现一处问题既如获至宝,又给自己增加了一份担忧。记得一天夜里,万老师对一幅图片的说明文字产生疑惑,因资料不在手边,无法核查,居然夜不能寐。第二天经过查对,方知虚惊一场。 在深圳,我从检查书稿,到确定颜色,再到工艺制作,无不战战兢兢。每到夜晚,虽然经历了一整天的紧张疲劳,还是难以入眠,只为反思工作是否有所疏漏。每到此时,想起万老师年事已高,犹不惮辛劳;想起林建社长对项目的执着、侯安国总编辑在编校质量上的用心;想起此书的编辑、校对、外审人员的精诚合作,无不体现出对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那份深深的责任感。 (作者单位:巴蜀书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