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中国画报之父” 为何半路出局?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北京晚报 newdu 参加讨论

    1925年,伍联德见“当时四开大小的单张画报,颇为流行,唯一察其内容,大都缺乏学问之原素。窃以为在文化落后之我国,藉图画作普及教育之工作,至为适宜”,辞职与“友人莫君”合办《少年良友》画刊,据伍说:“(《少年良友》)内容皆手绘之图画,杂以少年德育故事,尽纯以儿童为对象,偏重儿童之教育者。”
    在商务印书馆《儿童世界》和中华书局《小朋友》的夹击下,《少年良友》“出版之后,事与愿违,未及数期,即因销路不畅及经济之支绌而停刊”。伍联德三次复刊《少年良友》,“照样一捆一捆地积压着。局面如故,销路仍然不振”。伍“终乃计穷力尽,不得不暂时放弃”。
    良友公司因《良友》成名,该杂志是中国第一本综合性大型画报,比美国《生活》杂志问世还早,可惜其创始人伍联德半路出局,壮志未酬。
    伍联德生于1900年,广东省台山县人。“其父(伍礼芬)早年漂洋过海,在美国当洗衣工人,后开设洗衣铺,生活不富裕”。伍联德少年时由伯父带大,高中毕业后入岭南大学预科班,与同学陈炳洪合译英文美术书籍《新绘学》,投稿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竟被采用,获300元稿费。二人用这笔钱去上海玩了一个月,伍接触“十里洋场”后,决心放弃其父期望的赴美留学之路。
    自古成功在尝试
    伍联德走投无路时,遇到上海先施公司总经理欧彬的夫人谭惠然,他们都是广东人,在“粤籍教徒经常聚会的一所教堂同做礼拜时,有人替她介绍了这位年轻同乡,她也看过《少年良友》,对这位小同乡颇为赏识”。伍联德曾在郇光小学兼职美术教师,谭惠然是校董之一。
    一次偶然机会,谭惠然说她丈夫曾办印刷所,业务停顿,可廉价出让。1925年7月,伍联德从广东银行上海分行获贷款,盘下印刷所,更名良友印刷所。伍联德从广东请老同学余汉生来经营。伍为人豪爽,勇于开拓,余个性沉稳,长于管理。
    伍联德每日亲临车间,良友印刷所很快“以印刷成绩优美,营业状况颇佳”,伍“心中之素志又跃跃欲动,最后乃决再作一冒险之尝试”。伍联德的“冒险”,指推出大型画报。
    我国最早画报是1875年的《小孩月报》(清心书院出版),以后《点石斋画报》曾轰动一时,但都是单张,并非画册。1911年李石曾在巴黎编印《世界》,虽成册,但很快倒闭。1926年起,上海街头出现连环画小书摊,茅盾先生后来记录说:“谁化了两个铜子,就可以坐在那条凳上租看那摊上的小书二十本或三十本,要是你是个‘老门槛’,或者可以租看到四十本五十本,都没一定。”可见市场已有对画册的需求。伍联德常在上海专售西书的辰衡书店购《伦敦新闻画报》,认为“此种画报为市上所未有”,下决心:“昔古哲有言,一事业之开始,即冒险之尝试。”
    发行亏损广告补
    1926年2月15日,《良友》画报问世,封面使用了尚未成名的影星蝴蝶的大照片。据余汉生回忆:“推销批发尚无定处,适时值旧历新年,马路上行人如织,而店址之邻又为奥迪安戏院,更为行人丛集之地,乘年假之暇,乃着排字印刷之学徒分挟新出版之《良友》,在影戏院前兜售。”
    《良友》定价大洋一角,实售小洋一角(约等于大洋的七八折),因而畅销,“初版三千,几乎在一两天内全部卖完。随着外地如广州、香港等处的书店也纷纷发来函电定购。再版二千,不足,又再版二千。第一期共销七千”。
    定价太低,给经营留下隐患。《良友》扩版后,每本印刷费需大洋2角,不得不刊出广告:“凡投稿,无论图画文字,请你们声明受酬不受酬,如不声明,就作不受酬了。”资金不足,内容只好东拼西凑。第一期出版后,读者来信批评道:“你们《良友》印刷虽然好,但是搜罗的材料未免太杂。不独你们搜罗不甚审慎,而且编排也没有什么秩序。你们印刷虽然美满,价钱虽然便宜,苟使你们《良友》内容不佳,类别不分,未免美中不足了。”
    好在广告经营顺利,据学者刘永昶统计,《良友》创刊号广告12个,第2期13个,第3期14个,第4期达16个。余汉生说:“有时因百数十元的广告费要赶期收取,要开夜工印刷,编者也曾僭份做临时的监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