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达斡尔萨满世家百年兴衰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北京晚报 newdu 参加讨论

    
    《雅德根》
    昳岚
    人民文学出版社
    看到《雅德根》这个书名,就知道是少数民族某个家族的故事,书封设计得特别迎合气氛,一个披挂整齐的剪纸人物头上的鹿角很扎眼。一般打扮成如此颜值的小说,上来就得有家族成员之间的分崩离析,要不历史画卷打开的动静不够。不过《雅德根》还真没按套路出牌,上来就是柳蒿芽飘香的早晨,诗意描述中,俩女孩对镜梳妆交谈,谈什么了?没说。所有的文字都是伏笔,甚至一笔带过,仿佛你走进了一个满是纱帘的房间,你要去亮处,拉开一层,走几步,还是纱帘,你不停地“哗啦”,想让视线穿过去,可是,却发现,房间太大了,在拉不完的纱帘中间,你迷路了。
    我翻了两遍前几页,终于憋不住去问书的编辑:怎么看着像散文,而不是小说呢?她怎么回答我的,现在忘了。当我把注意力放在两个对镜贴花黄的女孩身上,长镜头却迅速对准了她们的祖先,一群人在密林深处忽然出现,亮若繁星。
    苏如勤,这位达斡尔族的传奇先辈,出场的时候还是个小伙子,第一次参加每年八月十五的甘珠尔庙集市。从达斡尔人世居的东北山林去到这个集市,是需要提前在春天来准备的。带着干粮,和七八个人组成的阿纳格(小队)进山,开始选材伐木制作大轱辘车轮。他们唱着达斡尔族的乌春“提斧出家门,进山去伐木,山高陡而峭,攀登慎举足……张伞形黑桦,木质坚又足,选那粗实的,可做车轱辘……”作者大段大段地记录着这些歌谣。车轮是大轱辘车上技术含量最高的部件,准备好了车轮的材料,顺便也就备好了其他部件的料。再花一段时间做好十辆车就可以出发去庙会了。大轱辘车不但载着交易的货物、一路的装备和粮食,它本身也是商品,好的时候一辆车可以换一匹健马。所以,每年去庙会都要做许多新车,车做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是否能支持一路上的艰险和交易的收获。
    在庙会上,这个达斡尔人遇到了一位鄂伦春人,特别热闹、浓烈的开场之后,预示着大家族的开枝散叶。
    读得深入之后,你在这个挂满纱帘的房间,心情很像进入密室逃脱游戏,好奇驱使你去找纵深之路,有时候需要折返,再重新找。看了几遍小说开头之后,遮挡视线的纱帘逐渐被掀开,直到最后“哗啦”一下,发现自己也置身密林深处,抬头全是星斗。闪亮的,是达斡尔族雅德根的后人,他们一个一个出现,然后就静静地挂在那里,泛着清冷的光泽。
    我很难描述我看到了什么,因为整本书被纱帘罩着犹如梦境。小说时间跨度,从满洲国开始至今,进入密林深处的达斡尔乡村。讲述了一个达斡尔萨满世家及其子孙后代近百年的兴衰,以及疾病夭亡等事件,通过一系列人物展示其怪异、诡谲、神秘莫测的生命链,以及几代人乖舛离合的遭际。从达斡尔族族源契丹,到明清达斡尔族南迁嫩江流域、戍边新疆,漫长的民族史也浓缩于小说之中,达斡尔族丰富的民俗生活:渔猎、放排、游牧、农耕场景,用文字铺展开一幅壮丽画卷。之后,你就忽略了,这部长篇小说的写法。你开始着迷于在所有被纱帘隔断的空间游走。
    我在云贵高原的时候,背包里塞着这本书,在山顶平复喘息的疲惫,可以靠在阳光里翻上几页,我没想过为什么要带它,那么厚那么沉。出发的时候只是觉得必须带上它,因为很多无法表述的情节总能吸引我再翻到下一页。
    似乎看完两遍《雅德根》我才能有勇气给出掌声,迟来的掌声是读者对作品的肯定。
    这本书的编审陈彦谨说,直到编辑完这本书,直到出版后的现在,我才意识到:这本书的价值是无法用销量衡量的,它不可复制,无可替代 ,因为它的诞生和存在,是为了追寻远去的民族文化,定格古老的民族记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