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你是一个替代不了的人吗?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北京晚报 张玉瑶 参加讨论

    用李开复的话说,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将人类包围其中的“无物之阵”。即使是最不关心科技新闻的人,想必也听过这些事件:阿尔法狗大胜全球顶尖围棋手,微软智能机器人“小冰”出版了自己的诗集,专门化的机器人纷纷在各个场景中大显身手,炒菜、写新闻、指挥交通,让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忧心忡忡地计算起自己的失业率……现实又召唤出《人工智能》、《西部世界》、《机械姬》、《黑客帝国》、《终结者》等经典电影中的一幕幕画面,种种关于人工智能的猜想不由闪过人们脑际:
    人工智能会发展到什么地步,能在每个方面都超越甚至全面替代人类吗?
    人工智能会生成自我意识,反抗甚至统治、毁灭人类吗?
    人类大脑会被以数据形式上传,实现人机合一吗?
    如果以上答案是可能的,那又会是在什么时候?离现在的技术水平有多远?
    这些谜题多少有些伦理学色彩,在科学本身能够最终揭示之前,最迷恋其中、最前卫的思索者和猜想者里,科幻作家大概身处第一梯队。科幻写作最迷人处之一便是,构造一个未来世界,在其中重新反观和思考人类的处境,以此映照和“转述”现下的猜想。当人工智能从想象迈向实绩、越来越怒刷“存在感”之时,科幻作品无疑提供了人们瞭望未来的一个窗口。文学描述的未来未必会发生(甚至大概率不会发生),但人们至少能了解“是什么,怎么样”的一些可能。
    前不久,在第八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前夕,世界科幻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和美籍华裔“大满贯”科幻作家、译者刘宇昆进行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和人类未来的对谈。令人略感惊奇的是,尽管他们的作品中对未来常常流露出一种悲观主义的调性,但当从科幻创作中跳脱出来,回到对真实现实的观测,却都持有比较乐观的态度。在他们看来,与人工智能共生同行的未来到底怎么样,在那个时代里人类该怎样,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与其对“彼”无谓恐惶,不如对“己”予以更加清晰的观视。诚如郝景芳所言,人工智能时代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两点:了解它们,了解我们。“只有了解它们才可能与之同行,只有了解我们自己,才能知道人类有什么优势。”
    人工智能时代,可怕吗?
    很多人对刘宇昆的印象,来源于他作为《三体》、《北京折叠》等一批国产科幻作品的译者,扶助中国作家这两年在世界科幻文坛上光彩频现。有日本作家“嫉妒”地表示,日本科幻在世界上表现不如中国,原因不是别的,就是没有一个他们的“刘宇昆”。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刘宇昆是标准的“斜杠人士”,先后当程序员、律师、作家的经历,给他的科幻创作注入丰富深广的内容。最近,他的科幻作品精选集《奇点遗民》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包括他最为读者熟知的《折纸动物园》(曾译《手中纸,心中爱》)、《爱的算法》、“未来三部曲”等。在“未来三部曲”中,刘宇昆设想了生命数字化的情景,即人类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机器,成为没有实体的数字化的存在。故事中时而流露出对技术创造的“美丽新世界”的怀疑,以及旧世界遗民对真实世界的留恋,读来氤氲着一种感伤的气氛。
    但刘宇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并不是要借此来批判技术和异化,也没有寄寓特人类立场的情感和价值判断在里面,只是呈现出未来人类的各种选择和可能性,“探索人性在什么地方是值得保存的,在什么地方是需要改进的”,由读者在去留之间做出选择,得出结论,打开一条通路。在现实中,他对人工智能总体上怀抱着乐观的态度,认为它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必将给人类带来某些灵感和启示。就像AlphaGo下棋,棋路和自古棋手皆异,但给围棋运动带来了更大的外延和提高。而当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甚至还能共同完成各自单方面都完成不了的使命。“人工智能是设计出的智能,而人类智能是演化出来的智能,在解决问题时,这两种智能肯定有很奇妙的不同之处。我想看到人工智能兴起之后,它是如何来解决问题的。它能给我们带来革命性的看法,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很值得期待。”
    而在郝景芳看来,人工智能更像是一种人类的镜像。“人在此岸,AI(人工智能)在彼岸,对彼岸的遥望让我们观照此岸。”她在新作《人之彼岸》的序言中如是写道,一语道破书名的含义,以及她对人与AI的关系的描述和理解。
    《人之彼岸》是郝景芳获雨果奖之后的第一部科幻新作,包括六篇与人工智能有关的小说和两篇相关科普长文。在这些构想出的未来故事中,人与AI在各种不同场景中发生着不同的关联,发展出新型的工作、家庭、社会关系等,也牵涉到人工智能自身的学习与情感难题,以及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人与AI从属关系更易的主题。然而比起多数人对“人工智能是否会毁灭人类”这类耸人听闻问题的关注,郝景芳觉得,她更感兴趣的是各种各样的技术如何进入到真实社会语境,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人工智能最大的意义就是能从它们的身上看到我们自己。人越了解人工智能,就越了解人自己,未来也就越有可能一起携手往前走。
    郝景芳的话,或许可以在她小说后附的两篇科普长文中找到答案。理科生出身的她对计算机科学、脑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有着非常专业的了解,对AI的现状、可能性和瓶颈也有着清晰的思考。人们了解AI的机制,而正是从AI身上,才进一步明晰了人类最珍贵、最不可替代的优点,知道在人工智能时代该往何处去。因而她对未来也是乐观的,“我不觉得人工智能就会毁灭我们,我对人性还是很有信心的。不管人工智能多聪明,我们也是很聪明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