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三大年画产地之一,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源于明代,繁荣于清代,几百年来传承至今,绵延不绝。2005年,杨家埠木版年画被国务院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近年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木版年画产量逐年下滑,没有新的产品创作与雕版,雕版技艺面临失传。 11月,中国书店出版社推出的全一函四册的《重刻唐诗画谱》面世。这套书由杨家埠雕版艺人利用其雕版技艺,按原版尺寸重刻。该套书共印500套,其中蓝印本100套、红印本200套、黑印本200套。这也是《唐诗画谱》自明万历年间问世以来,400年之后的首次重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出版图书,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体现了出版单位的一份责任与担当。 确立选题彰显责任担当 中国书店出版社一直以古籍、出版研究、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古籍文献整理等项目见长,《重刻唐诗画谱》的选题在确立之初就得到了中国书店出版社的极大重视。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书店总经理兼出版社社长于华刚说,以出版的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走进大众、再现传统工艺、弘扬传统文化,这对于中国书店出版社来说是一种责任。 《唐诗画谱》分为五言、六言、七言三卷,共计150余块雕版。雕版所用板材,为百年以上的山梨木。雕版工作完成之后,杨家埠的刷印高手再使用上好雁皮宣纸,手工刷印,装订成册。这项出版工作始于2012年,完成于2017年,历时5年。 出版《重刻唐诗画谱》,主要难度在于其版本选择、印刷效果,以及装帧设计。“我们是想将这套图书作为传世经典制作,所以在任何环节都不能马虎。”于华刚说。 翻开《重刻唐诗画谱》,古韵扑面而来,画谱为折页形式,以一诗一画的形式呈现。一边为李白、杜甫、张籍、元稹、王昌龄、高骈等唐代诗人的诗作,一边为配合诗而作的画。亭台楼阁、山川河流、望月抒怀、家人相聚、朋友对饮的场面,还原了古人的生活和情趣,极具收藏与欣赏价值。 5年雕刻157块版子 多年来,中国书店出版社影印《唐诗画谱》近10种,但均因底本损伤、画面断线等原因无法重现原作神韵,这让出版社颇为头疼。 《重刻唐诗画谱》策划彭兴林告诉记者:“以集雅斋原版初刊如今已无完本,重刻是据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藏本校订而成,原版有书无目、有目无书及书图不符之处,均进行了调整,以力求原貌。” 选定版本后,如何呈现就成为关键。2012年,杨家埠雕版艺人接受了重刻《唐诗画谱》这一重任。据于华刚介绍,杨家埠雕版艺术之前以木版年画见长,雕版艺人对人物画拿手,但对书法、山水画并不很擅长,为此中国书店出版社甚至暂时搁浅了这个项目,但是直到雕版艺人2013年后重刻《淳化阁帖》《五百罗汉图》让其雕版技艺提高了一大步后,双方才同意开始了《唐诗画谱》的试刻。 据于华刚介绍,《重刻唐诗画谱》所用的材料是有50年至100年树龄的山梨木,经过了刨开、烘干、下料、刨平、粘版、净版等复杂工序,“其表面一定要平滑,手摸上去像是婴儿的皮肤”。 雕版艺人重新学习了山水画画法后,才上手一次次试刻,并一次次刷印看效果。经过专家和原作不断比对,方决定正式复刻,“我们要求要刻出神韵来,刻得不到位就要重刻。”于华刚告诉记者,5年来,雕版艺人总共刻了157块版子。 正是这样的工匠精神的延续保证了这套图书的品质。据了解,包括于福堂在内的3位雕刻艺人完成雕版工作后,接下来进行的是木版刷印,这一轮杨家埠最好的刷工投入了进来,保证了书籍印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