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要把握人物的命运 工作坊上的诸位非虚构写作者都有着各自的写作理念,但他们一致主张,非虚构作品首先必须是一个好故事。卫毅认为,非虚构写作所做的是一项转化的工作,目的是将事实转化为自己想写的故事。南香红则进一步提出,非虚构写作的采访决不是偶遇的采访,必须是要事先计划好的。只有经过精心的准备,才能保证文章具备清晰连贯的故事线。 袁凌在写作中格外留心对人物生存环境的记录和呈现,力求最大程度上自然呈现他们的生活,用细节说话,而不注重于拔高意义。谈到他一篇文章着力刻画的主人公的卑微与渺小,袁凌说:“小就是小,为什么非要以小见大?” 在非虚构写作中,卫毅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他相信结构的力量。“写作是关于时空的艺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巧妙地表达主题,这是富有挑战性而又有趣的工作。”他说。卫毅喜欢将人物置于更大的时代背景中,以此来表达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例如撰写《路遥身后20年》时,他将作家路遥的人生故事与中国转型的故事联系起来,于是中国转型成为了主题,而路遥则是全篇的重要线索。 而为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写作特稿时,卫毅在一段中交叉描写了莫言人生中的两个时刻:21岁刚刚参军、作为新兵代表上台发言;以及57岁刚刚得知自己获得诺奖、在家乡高密召开记者招待会之时。在这一段中,卫毅交叉写作两个不同时期的莫言,以及所对应的两个不同的年代与生存环境。“这如同戏剧一样,能形成强烈的冲突。我称之为‘核心场景’。这是受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启发。”卫毅说。 南香红也很看重非虚构故事的冲突性和戏剧性。她认为,讲故事就是一个制造冲突和解开冲突的过程。正如小说和戏剧,非虚构创作也需要紧抓冲突。“不仅仅是人物性格的冲突,更是人物内里的,来自他本身的冲突,即所谓命运的冲突。”南香红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