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眼里,出版一本书是很了不得的事。不过,在当今繁荣发达的图书出版业里,出一本书似乎不再困难,也不用是“多有文化的人”。一个人身上有足够的噱头、标签,或许文字功底平平也可出版自己的专著。 而且,在“作家”大军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本科生的身影。大学生出书,谈学术,似不及在学界数十年的学人扎实;谈人生,在二十岁的年华里又稍显浅薄;谈社会,独坐书斋的经历对社会似乎缺乏深刻认知。那么大学生出书,到底谈什么? 青春励志型 以一个年轻人的视角,最适合谈论的内容无非是努力生活的态度。因而,青春励志成为大学生图书中最普遍的类型。励志的话谁都不难说,但要从“成功”的人笔下叙说,才是真的励志。在成功学与青春文学之间,诞生一批名校大学生教同龄人如何迈向成功之路、治愈青春忧愁的书籍。 北京大学的双胞胎兄弟苑子文、苑子豪在这一系作家中算是“高产”。 兄弟俩在大二时,出版处女作《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大三的时候出版《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一年之后又出版《穿越人海拥抱你》。“双胞胎+学霸+帅气”的标签使得兄弟俩的作品十分畅销,在当当网,《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一书的评论数量达到6.7万多。 《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在当当网上的评论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作品畅销的原因,笔者借来一本《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仔细拜读。打开目录,一度感到作者深得咪蒙真传,只见目录中有如下章节:“愿你的夏天再没有痛哭流涕”、“学会接纳自己,才能刀枪不入”、“在我不懂爱的年龄遇见你”、“哪里来的永恒,世事皆短暂”…… 为了拯救不懂爱的自己,笔者开始深入学习《在我不懂爱的年龄遇见你》一文。这篇文章是作者的初恋故事,大抵为一对恋人相约报考清华和北大,但女主角成绩稍差,奋斗过一段时间后,突然消失。受到巨大打击的作者在书中写下一段让人脸红心跳又略带矫情的文字:“你懂那种痛苦吗?一个人学习到半夜,因为困倦睡在桌子上,醒来后又恨自己不争气,洗把脸一口气学到天亮。在妈妈起床做早饭前偷偷溜上床,等她过来叫时侧躺着,还要像演戏一样喊着没睡够不想起床,等妈妈一走,黄豆大小的眼泪就顺着脸颊哗哗地流下来。”也难怪有豆瓣网友留言吐槽:“这本书就是偶像花瓶没有实力之作的典型。” 与之类似的还有北大中文系的李若辰在大四时出版《一认真你就赢了》、北大中文系马子茵在本科毕业之际出版《我是主角,不能死》。 不得不说,北大真是青春励志的金字招牌。 文学小说型 提起大学生出版的小说,就必须要提捧出众多青年作家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自1998年首届比赛开始,有诸多高中生参加竞逐并获奖。这些高中时代就显现出写作天资的作者进入大学后有的还保持写作习惯,随着作品的积累,在本科阶段也能出版自己的作品:第一届新概念获奖者刘嘉俊大三时出版《高3史记》讲述高三生活情状、第二届获奖者周嘉宁在大二时出版短篇小说集《流浪歌手的情人》、第三届的张悦然大三时出版《葵花走失在1890》…… 拿下新概念作文一等奖的郭敬明,也在大二时出版第一部作品《爱与痛的边缘》,收入多篇短篇作品,囊括小说和散文,随后他又将早前连载的《幻城》凝结成长篇出版。对于郭敬明的作品,文学评论家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放在大学生出书的序列中,从影响力、作品完成度考虑,可以算得上成功。由新概念引领的风潮使得大学生出版文学作品不再成为一件新鲜事。 尽管有名校、奖项的标签能够让出版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但仍有部分学生能够突破这一限制。没有顶尖名校光环加持,没有参加过诸如“新概念”一类的大型作文比赛,也不是中文系专业学生,却能顺利出版自己的作品并收获声望,成为同侪中的“成功者”,湖南科技学院生化系学生周宏翔就是其中一例。大二时,他以笔名“阳光已至”出版处女作《时间浪潮》。 小说讲述颜树、唐雪景、江寂语等高中生纠葛不清的爱情,而在主线之中穿插着家庭变故、同学矛盾、意外事件等情节,体味过初恋后的这些年轻人,“多了几分成熟,少了几分稚气”。作家白烨在为这本书作序时称赞:“《时河浪潮》既为‘90后’的文学崛起作了出色的宣示,也为‘90后’的小说写作树立了一个较高的标尺。因而,这部小说和它的作者,都值得人们予以关注和寄予厚望。”不过,就笔者的阅读感受而言,全书剧烈冲突、夸张的话语远远宕出真实生活体验,再回过头来看白烨的嘉许,这部作品或许盛誉难担。 学术调研型 这一类型的书籍或许是大学生出版物中最具含金量的一类,但从数量而言却是体量最小的一类。其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肖亚洲在大三时出版的《厚土——一个清华学子对晋西农村的调查纪实》。 2015年寒假开始,作者就长时间地驻扎在黄土高原上的山西石楼县。转入春季学期,他每周只给自己排四天课,凑出的三天小长假常常往返于北京和石楼县,最终形成28万字的调查纪实。在书中,石楼县被描绘为“峁连着梁,梁连着沟,看不见成片的稼禾,也看不到农人。一切与生命有关的绿色都被黄土切割得一块一块,形不成规模”,可以说是一本文采与思想深度兼具的作品。有人曾问《厚土》出版后,还能为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做什么,作者回答:“我的书展示了这么多现象,但没能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唯一的安慰,大概是一位河北省的企业家在看到书后,专程前往书中所写的地方考察,达成了在村里投资1000万元的合同,实施杂粮种植和精深加工项目的意向。 除此之外,也有基础扎实的本科生出版自己的学术作品。被媒体称为“国学天才”的山西大学学生孙见坤曾在大二时出版《山海经新释之山经略解》,对《山海经》中《山经》部分进行笺释。这本书主要站在历史地理学角度,对书中出现的地理、山丘河川、矿产资源以及动植物种运用大量书证,进行合理的解释说明,尝试剔除经文流传过程中伪窜而入的内容。 总体来看,当今大学生出书早已非奇事,如有名校或是“美女”、“帅哥”一类的标签,似乎更具出版价值。不过翻开这些作品细细品察,真正能为时代或是后世“立言”的作品屈指可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