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林文庆:被误会的大教育家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北京晚报 蔡辉 参加讨论

    “(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三日,林校长(即林文庆)邀集教授借鼓浪屿大东旅社饯别鲁迅君……林校长滔滔的说,说到厦门大学上头来。他的意思,以为陈嘉庚君拿出钱来,兴办学校,为国育材,是最慷慨尽义的了。厦门拥有数千万的资本家不少,何以他人尽不出来做这些事业呢。现在厦门大学,经济异常穷困,若有人肯捐助一文半文钱,也有很多裨益的。鲁迅君听了这段议论之后,就从爱国布袍的袋子里拿出来二角小洋,奉给林校长,说是捐助厦大充经济的。鲁迅君自己说:‘我统计所有的不动产,只有在北京一座房子,这房子是去年花八百元买来的。这样说来,我捐二角给厦门大学,未始不比陈嘉庚不慷慨了。’他又说:‘我钱捐了,收条却还没有拿到呢?’”
    这是发表在1921年2月21日香港《华侨日报》上《鲁迅的作风》一文中的内容,该文首度在报章上披露了这段著名轶事,作者署名“探秘”,。
    此事后来衍生出无数版本,较有代表性的一版称:“林校长”在会上说厦门大学是私立大学,谁出钱,谁说了算。鲁迅当场拍出两银毫,怼道:我也有钱,我也有发言权。
    对比原文,可见差异之大。
    然而,在重重改写遮蔽下,“林校长”形象暗淡,长期被贴上保守、僵化、反动等标签,遂使后人忽略了这位教育家曾经的奋斗与奉献。
    一场大雨改变了人生
    林文庆,字梦琴,1869年10月生于新加坡。他的爷爷林玛彭1839年自福建移居马来亚,林是标准的峇峇(音巴巴,即土生华人)。
    林文庆“八岁无母,十二岁无父”,10岁入莱佛士书院。一次大雨,林与同学路遇校长赫利特,校长招他们上车。同学怕羞避走,林却上了车,赫利特从此对林另眼相看。
    林文庆毕业时,赫利特帮林争取到女皇奖学金,成为首获此殊荣的华人,林得以赴英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
    赫利特曾说:“我曾看过许多男孩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却从未对一个道别的学生(指林文庆)这么有信心。”
    在英国,林文庆却遇尴尬。林只会说峇峇话,和中国留学生无法沟通,后者不承认他是中国人。一位英国讲师请林翻译一份中文手稿,林只好承认,自己对中国文化了解太少。
    1892年,23岁的林文庆获硕士学位,第二年回新加坡行医。时大清驻星洲(即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患肺病,迁延不愈,请林诊治,林建议吃狗肉,果然奇效。黄赠匾“功追元化”(华佗字元化),称林“上追两千年绝业,洞见症结,手到春回”。
    随着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林文庆的焦虑与日俱增。他写道:“盖自游学西国初归之时,见华侨之在南洋景况,而惧其子孙之不识本国语言文字,自失其无数子孙矣。”
    1896年3月,林文庆与富商丘菽园等成立 “华人好学会”,向海外华侨传播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