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网络时代的知识传播方式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北京晚报 李勤余 参加讨论

    作为一部介绍汉字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著作,《原来你是这样的汉字》的最大特点不在于丰富多彩的内容、知名学者的妙语,而在于其自身所代表的网络时代的知识传播方式。
    “碎片化”阅读历来为人所诟病,被认定为一种浅薄的学习方式。然而,在这个讲究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也许我们更应重新审视、发现“碎片化”阅读所具备的优点。汉字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何编排内容是相关图书的一大难题。《原来你是这样的汉字》索性扬长弃短,不以艰深的学术研究为目的,由一篇篇趣文集结而成。无论在地铁还是在公车上,翻开至任何一页,都能迅速进入汉字文化的世界。对现代人而言,这种阅读方式可能是一种务实而有效的选择。
    也许,对阅读方式的讨论本就是伪命题。问题不是如何阅读,而是阅读的效果究竟几何。《原来你是这样的汉字》语言风格幽默,讲解通俗接地气。但这并不意味着书中缺乏干货。比如,“百姓”一词在战国时代之前,与平民毫无关系。其时普通人并没有姓氏。百姓中的“百”,本是概数,指的自然是众多贵族。《国语·楚语下》载:“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监其官,是为百姓。”但秦汉之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张养浩写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时,百姓已与平民同义。原来,春秋后期,宗族逐渐衰落,各诸侯国之间征战不休,进入乱世,战乱频繁,宗族关系被破坏,士阶层的地位开始上升。“百姓”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社会地位与庶民并无区别。
    一篇短文能将汉语字词中的演化与中国社会的变迁联系在一起,可见此书的作用绝不止博人一笑而已。文中的历史知识未必深奥、冷僻,但能让读者有所得,无论收获的大小,皆可谓善莫大焉。
    《原来你是这样的汉字》中网络语言出现频率不低,但目的不在哗众取宠,而是将目标读者群体明确化,尽可能吸引新新人类。这是通俗读本的优点,但也有化为缺点的可能性。若借此书掌握一些冷知识即心满意足,则未免令人感到遗憾。在谈到“老师”时,书中介绍,唐、宋两代,“老师”指称宗教的传教者。而官方明确将教师的称谓定义为“老师”则是近代的事了。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先生主导创办新式学校,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称教师为“老师”。上述史料固然不错,但读者更需要了解的是,之所以不再将“夫子”等词语来代称老师,源于中国社会现代化、中国教师职业化的进程。“老”是古时对公卿大夫的尊称。师,用于对教师的称呼则源自唐代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今将二字合为一词,而去掉地位尊贵之意,暗示教育已不再是贵族的特权,而是所有人共享的权利。
    可见,“碎片化”阅读并非原罪,关键在于读者是否有心将散落在书中各处的知识融会贯通。而要做到这一点,也就对读者的阅读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妨从《原来你是这样的汉字》出发,领略传统文化带来的沿途风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