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创造充满自信的当代新文学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汪聚应 参加讨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充满生机活力和创造力的精神动力,是文学表现壮大气象和高远理想的价值指引,更是其实现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文支柱。文化自信不仅在彰显民族风格、民族精神上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民族文化构成和文艺创作实践影响深远,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之源,就体现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也体现在中国文学的创作精神中。
    探究创作规律和美学特征
    联系古今中外一切文学创作实际,大凡优秀的文学创作,其题材内容必扎根于深厚的现实土壤,而其风骨神韵又根植于民族精神文化的沃野。它既是优秀的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呈现者,又是优秀的民族精神文化的弘扬与创造者。从诗骚传统到唐音宋调,从宋元戏曲到明清小说,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经典文学创作都与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传统血脉相连,都与风云变幻的时代要求相融与共,都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都以无比的文化自信,标注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高度。
    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新时代开始强起来,其间波澜壮阔的社会巨变和深厚的现实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主题与题材。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大地天翻地覆的生动实践和新时代中华民族强势崛起的现实,更为新时代文学创作灌注了无比自信的中国力量、中国气派。而文学作为时代的表征,就应该记录社会人生的风云际变、时代发展的精神记忆。同时作为时代的号角,文学创作更应该吹响时代发展的进行曲。
    中国当代作家应走出狭隘的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小圈子,走出书斋狭小的艺术天地,投身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火热的现实生活,重新认识和把握文化自信与新文学创作的关系,在新的视野和新的理论境界下,放眼文化复兴和民族复兴之大任,展开对文学艺术创作规律和当代文学艺术美学特征的深入探究,提高伟大时代产生伟大作品和伟大作家的文化自觉,挖掘、阐释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在中西文化激荡与融合中形成强大的文化自新力量。努力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文学价值和文化引领,在使命担当和新文学创作中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建立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实现自在的、自足的文学创新。
    实现自我转型和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为我国新时代文学指明了以人民新的审美需要为中心的创作方向。时代要求文学必须扎根人民,努力汲取源于生活、源自人民的养分,努力发掘创作新素材,创作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以满足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高质量期待和高水平需求。而我国文学和作家也要在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时代,站在我国新时代文学创作的新起点,展望我国新时代文学创作的美好未来,以新的理论不断提升自我创作境界,在新时代的文学创作热潮中不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历史时期,中国作家更应紧贴时代要求,沟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联系个人、民族和时代,以“纵深的历史观照、清醒的现实观照、真诚的灵魂观照”主动表现出文艺创作者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赋予真善美以伟大时代的艺术创造,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和以伪为真、以恶为善、以丑为美的态度,提高文学创作者对建设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自觉,对创作真善美作品以满足新时代大众审美需要的自觉,对突出表现新时代生活脉搏与民族风格的自觉,真正实现自我的转型发展和文学的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新文学才不会在社会转型中无所附依,在创新发展中才会不断地汲取民族文化的精神营养,不断感受历史与现实的呼唤,不断获取充沛的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