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李少君:“海南岛应是诗意的象征”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海南日报 徐晗溪 参加讨论


    
    李少君在分享会现场为读者签名
    诗人李少君是海南建省后的第一批“闯海人”。最近,他的新诗集《我是有背景的人》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珞珈诗派丛书第一辑,共收录李少君新作和代表性诗作150多首,绝大多数都与他旅琼生活经历有关。
    1月2日下午,李少君诗集分享会在海口水巷口国新书苑举行,李少君携其新诗集《我是有背景的人》畅谈其诗学和美学观念,吸引了不少关注。
    来自自然的美育启蒙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这句歌词出自歌手崔健1989年的作品《花房姑娘》。同一年,李少君大学毕业,不顾家人反对,只身来到海南岛。他是湖南人,从未见过大海,火车一到湛江,他就被眼前的自然风光所打动,等到了海南岛,李少君很是震惊,在海边跳了一夜舞,指着大海,高唱崔健的歌。
    李少君素有“自然诗人”的美誉。他认为,中国之美是建立在自然之美的基础之上,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结合,而自然与诗歌艺术有着漫长的亲缘关系。读大学时,李少君就一直向往着大海与远方,写过《想去看大海》等一些关于海洋的诗歌。
    他曾经把自己的诗歌概括为“湖海以远”。湖海,是指他生活过的湖南、湖北和海南。他从小长于风景秀美的湘乡小城,就读于风景优美的武汉大学。“湖南湖北以洞庭湖为界,在这里,我建立起关于江湖的概念,为人处世总带些江湖气。”对他来说,自然山水从来就是他的老师,启蒙他对于美、对于人生的概念。
    “后来到了海南,天涯海角在人们心目中是最遥远的地方,也给予人无限的想象力。我向往远方,也在这里培养起了海阔天空的胸怀。”李少君对海南情有独钟,栖居海南的生活,不仅形成他对自然的直观直觉的认识,还建构起他关于自然的信念,更是留下大量有关海南的诗歌文学作品。
    与海南一起成长
    海南建省后的第一批“闯海人”,李少君在海南工作与生活了25年。海南有他青春的记忆,有他奋斗的回忆,看着海南从一开始连红绿灯都没有,到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李少君感慨万千。
    他说,看到今天的海南,他很激动,这个激动源于他与海南在一起成长。当初,他抱着创业的想法来到海南,想在梦想中的乌托邦创下一番事业,最终如愿得到锻炼与成长,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青年,成为《天涯》杂志的主编与海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后又担任《诗刊》副主编。
    “与我一起‘闯海’的同学有23人,最后只剩下3个人。”李少君回忆道,他内心一直有个文学与诗歌梦,他一直坚信在海南能够实现这个梦想,能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这个梦想,但我一直在沿着自己向往的这条路前进与探索。”
    海南应成为诗意的象征
    李少君热爱诗歌,在他看来,诗歌是一种心学,也是一种情学,本质上是一种感受、学习并领悟世界的方式,诗是最佳也最精粹的一种情感方式,诗歌是一生的修行。“心通天地万物,心是具体的、个人性的,但可以心心相通,以心传心,他人亦能感受、体会、理解。”
    《南渡江》《我的永兴岛》《忆岛西之海》《鹦哥岭》……翻开李少君的新书,俯首皆是有关海南的诗篇。他认为,海南岛应该成为诗意的象征,要真正成为有影响的旅游目的地或旅游胜地,还需要文化内涵,文化内涵其实还是需要创造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诗意的一种美学吸引力。
    “有些是大海湾,有些是小海沟/比起东部的海,它们要寂寞许多……”这躲在密密麻麻的木麻黄背后的海,是海南西部的海,它的浪花时常撩拨着远在北京的李少君。在他心里,他从未离开过海南,那片海一直跟随着他。“等我以后退休了,我还会回到海南,这里有我的朋友,我的青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