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回到中国问题 推进中国学术

http://www.newdu.com 2018-01-1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姚文放 参加讨论

    我们审视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大趋势,首务在于秉持“回到中国问题,推进中国学术”的宗旨,立定脚跟、接住地气,放出眼光、面向未来,从而在观念、理论、话语、论争、方法等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路径和充满活力的理论建树。

 
    晚近文学理论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向外转”的大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于欧美,其间由于信息传输、观念意识和国情差异等问题,这一趋势在中国显得后发。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文化理想诉求所主导的文学理论对于社会现实表示关注、进行干预。然而文化研究如何与文学理论相互交融,如何取得文学经验的支撑和检验,如何提高自身的品位,仍是一个有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21世纪以来,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想,信息传播的方便快捷使得任何学说理论都可以适时共享。而如今的文学理论研究,只有诉诸中国的本土问题,立足自己的学术本位,才是真正具有建设意义和实际价值的。因此我们审视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大趋势,首务在于秉持“回到中国问题,推进中国学术”的宗旨,立定脚跟、接住地气,放出眼光、面向未来,从而在观念、理论、话语、论争、方法等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路径和充满活力的理论建树。
    “话语转向”的历史主义取向
    “话语转向”是晚近文学理论发生最重要的方向转换之一,要义则在于寻绎社会、历史、文化、政治等对于话语的构成和运用的制约作用,它关注的并不仅仅是纯粹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更是潜藏在其背后的历史语境和权力关系。可见,话语是语言但又超越了语言,具有鲜明的历史主义取向。
    近代以来,中国文论一直致力于重建自己的话语系统而从未停息和懈怠,一批又一批开风气、领潮流的有识之士在新知与旧学、现代与传统、域外与本土、高雅与通俗等多种力量关系之间作出抉择、寻求出路,使得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系统的事业与时偕行、骎骎日进,在若干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树立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里程碑:如中国最早一批接受西学洗礼的学者王国维、梁启超等对于“新学语”的吸纳和输入;高举“文学革命”大旗的五四弄潮儿胡适、陈独秀、鲁迅等对于白话文学的倡导;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对于苏联及日本左翼文学文论观念的接受;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理论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学观念的发展和“两结合”的提出;新时期文论向文学审美本质的回归及新方法的引进;世纪之交“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激发了文学理论话语的本土自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文化研究取代文学研究之势造成理论话语的蜕变与更新;当前网络话语的爆炸对于文学理论话语的渗透和浸润等。
    总之,无论是时代变迁、体制更替还是社会思潮的激荡,其中种种权力关系的博弈都会在文学理论话语的嬗变中及时得到回应、引起反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