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纪录片《过台湾》背后的故事史家眼、兄弟义、匠人心

http://www.newdu.com 2018-01-09 人民政协报 高杨孙萌萌 参加讨论


    
    三入宝岛、历时八年、转战九省。反映台湾300余年抗争、300余年归心之路的纪录片《过台湾》近日终于在央视记录频道播出。这部纪录片没有3D特效,没有明星主持,甚至没有过多的网络营销与推广,但却引起了两岸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热议。
    “给大家推荐个好看的纪录片!《过台湾》。准备来大陆的朋友,以及对台湾真正的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快看过来!”年末,朋友圈里都在晒旅行、晒烟火、晒新年装扮,正在大陆读研究生的铭铭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两岸视频网站的版权协议不一样,不知道回家之后还能不能‘追’,所以这两天要赶快把14集都看完。”铭铭一笑,为过圣诞涂着红色指甲油的手掩住小小的嘴,“我还推荐给我弟弟了。”
    收复台湾、移民迁徙、垦拓种植、经贸交通、抵御外侮、文治武功、宗教信仰、艺文风情……一部纪录片如果容纳了这么多内容,其实是不太容易吸引打三五分钟就可以升一级的小游戏长大的年轻人了。但是,铭铭说,看这部片子,“一点都不会觉得累”。
    因为看的时候,观众会知道这不是编剧虚构出来的情节,而是真正发生过的历史。像铭铭一样的台湾年轻人,更是把它看成“我们的来处”。
    史实自己说话
    用讲故事的方法叙述历史,是这部纪录片的特点之一。从很多意义上讲,《过台湾》是一部很传统、很“老手法”的纪录片:它没有用炫技的特效来重构故事,而是选择“让大量的史实史料自己说话”。这句话,是《过台湾》制片人肖锋的话,也是整个剧组的初心。
    “片子贯穿台湾几百年历史,不可能用电视一贯的三维特技或是真实再现的形式表现,一个是做不起,一个是做不了。用什么形式表现过去时态的东西,这是难点。”《过台湾》的导演郑宏志说。
    不取巧,那就只能在“讲故事”这个环节上下硬功夫、真功夫。面对大陆和台湾两种语境的观众,《过台湾》把明末颜思齐、郑芝龙等人赴台至1945年台湾光复这300余年的台湾发展史,放在中华和世界的近现代史大框架中进行描述,以时间为线索,用客观平实的视点,讲述一个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展现了祖国大陆先民发现台湾、移垦台湾、经略台湾、保卫台湾的沧桑历程,追溯两岸之间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唇齿相依、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彰显对台湾发展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和平凡百姓,娓娓道来,却生动有趣。在主创人员看来,除了扎实的工作,更重要的原因,莫过于这段历史本身的魅力:这段300年的历史,不但有壮怀激烈,也存在潇潇雨歇;不但见山河激荡,更不乏儿女情长。
    “因为它有意义”
    平实与冷静,是这部片子的特点。其历史内容之大,史料之扎实,让专业台湾史研究学者都赞不绝口,更有人在网上评价它为“台湾正版教科书”。为了拍好这部片子,郑宏志看了不下10遍《台湾通史》。“那么大的历史容量一下子涌过来,我们就感觉到对台湾的认识实在是太缺乏了,只能恶补相关知识。真的是读惨了,但是很有收获。”
    在深入研习了台湾历史之后,2009年4月29日,《过台湾》在福州举行开机仪式。郑宏志带领摄制组开始了拍摄。他坦言,当时的自己并不知道这样一部纪录片,需要拍8年。
    这8年的时间里,摄制组跨越京、沪、苏、皖、浙、闽、台、粤、陕九省,先后走访了300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事件当事人及亲属后代,拍摄素材超100小时。除了拍摄,他们还像名侦探柯南一样搜集各种相关史料证据。片中展示的很多重要文史资料原件,都是剧组成员从全球各大博物馆和图书馆搜集、征集而来的。剪辑完成之后,剧组还多次聘请两岸十几位顶级的文史专家对其进行严格的“挑刺”,确保史实的陈述、史料的引用没有“硬伤”。
    十几个人的团队,历时8年,三入宝岛……《过台湾》刷新了福建纪录片拍摄的多项数据,成为福建迄今为止制作规模最大、制作时间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部电视系列片。
    很多人觉得,这样的作品,往往是拿着政府资金悠悠闲闲地拍出来的。但其实在这8年拍摄过程中,《过台湾》遇到了不少阻力:资金、人员严重吃紧、采访受阻、资料难以收集……甚至摄制进度几次停滞。在资金严重匮乏时,福建省东宇影视公司甚至长达一年发不出工资。
    然而这个过程里,没有一个人离开。
    “无论前期还是后期,都是一种超负荷、超常态的工作状态。”摄影师吴鹏说,“在电视台3年干的活,不如在台湾3个月干得累。”极度疲劳的状态下,剧组仍是高质量地完成了拍摄和后期制作。
    是什么让他们坚持了下来?肖锋答道:“因为它有意义。”
    “台湾就是中国的”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原副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表示,《过台湾》的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历史各方面,是他看过的关于台湾早期历史素材最丰富、最全面的纪录片。“过台湾,就是在讲中国人是怎么去台湾的。”孙亚夫说,“从根上来讲,台湾就是中国的。”
    国台办对《过台湾》评价甚高,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具有较强思想性、艺术性、故事性、可视性的涉台题材专题力作”。参加终审的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小新更说:“看了很震撼,眼泪都流下来了,受了台湾史的教育,同时也受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过台湾》与观众见面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在北京台湾会馆组织在京台湾学生、媒体记者和剧组代表、台湾史专家一同座谈,深入讨论交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也特别举行了《过台湾》的研讨会。学界高度肯定了纪录片在增强两岸历史文化认同、传承中华文化上的意义。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说,纪录片对两岸青年颇具教育意义。从台湾跨海来到闽南师范大学任教的施沛琳教授则建议,纪录片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加强两岸民众心灵契合,促进两岸青年携手向世界发展中华文化。
    “我们的身份,不仅是学界的两岸人,更是作为普通观众。”一位学者如是说,“这部片子,赢得的不仅是学界的心,更赢得了观众的心。而究其原因,除了剧组的用心,更因为统一大业是两岸同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