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雪夜》创作谈:淡漠眼前的苟且,也淡漠诗和远方

http://www.newdu.com 2018-01-04 《收获》 杨林 参加讨论


    我的小说有时是从一个形而上的哲学思考而来,从这样一个起点切入小说,然后再从小说切入这大千世界,小说写完后,那最初的起点就成了只属于我的秘密,不能和别人说。
    这篇小说涉及犯罪题材,我在网上查找了很多关于抢劫银行和运钞车的报道,那些罪犯,有潜逃十多年功成名就之后才被抓获的,也有在抢劫时本有时间逃跑但因为钱袋太重不想放弃而被现场抓获的,世间百态,归根究底,仍然是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中的挣扎与沉浮以及沉思与感悟,但人生只能过一次,有些选择是没有回头路的,这是悲剧的根源。
    为写这篇小说消费了好几百杯咖啡,不知稿费能否让我收回买咖啡的钱。这几百杯咖啡中,有大概百分之四十来自号称宇宙中心的北京海淀区五道口的几家咖啡馆。我喜欢在咖啡馆里写作,写作过程中,有很多天使、A轮、IP、两千万、五千万等词汇在我周围飞舞,这个“宇宙中心”是中国最具创业活力的地方,“这是我的宗教。”小说里同样是创业中的老杜曾这样说。我能感觉到一个巨大的车轮以碾压一切的气势向前运行着。
    在这巨大的车轮下,在这样的咖啡馆里,我让小说中来自社会不同背景的三个人以各种方式纠缠在一起。一杯浓缩咖啡,在它深褐色的细微的波纹里有一种让我清醒的力量。以一个或几个宏大的叙事作为背景,这个社会在一条高速公路上前行,这其中有受益者,也有并非情愿的做出牺牲的人。在小说中,“这条高速公路同周围并不协调,它宽敞冷酷,漠视着周围的一切,一味地延伸到远方。”但在现实中我同样知道有越来越多的受益者开始关心那些数量庞大的做出牺牲的人。写小说,不光能让我淡漠眼前的苟且,也能淡漠诗和远方,小说中的世界是这个现实世界的倒影,却比这现实世界更清晰真实,换一种说法,现实世界里发生的事情要比小说更魔幻或残酷。
    这篇小说既有第一人称,又有第三人称,这是个很有趣的尝试,我发现它让小说有了一种独特的结构和张力,对于第三人称的小说,人们常说这是一种上帝视角,我对这种说法没有同感。我觉得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独立于我而存在的,我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以至于写完后,我经常还在想,不知瞎子是否被抓住了,不知老杜是否把公司带出困境,不知那笔钱是否能到木鱼的母亲手里。当然,如果你说这是写作的惯性也未尝不可。
    小说的第一版出来后收到了《收获》杂志王继军老师的修改建议,这些建议非常宝贵,我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来修改,这个过程确实比较痛苦,回头来看,很值得,只是和编辑讨论的一些构想没有能够完全写出来,有些遗憾,或许出单行本的时候我能再修改一下。
    2017.12.31
    2018.1.1 修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