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走近“现代”的另一面——读《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与通俗文化互文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2-11 文艺报 卞永清 参加讨论

    
    2017年,继《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和《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之后,致力于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30年并在此领域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范伯群教授,在其耄耋之年又推出了另一部现代通俗文学研究的专著——《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与通俗文化互文研究》。该书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120万字,是他在其现代通俗小说史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进一步拓展和掘进的学术成果。
    早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中,范伯群教授就提出了“通俗文学与新文学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体两翼”的理论构想,将现代通俗文学视为中国文学在构建现代化文学体系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书中,论者秉承这一观点,通过对“谴责小说”、“国难小说”、“商战小说”、“倡门小说”以及“幻想小说”等现代通俗小说中的各分支流脉的系统化考察和具体的文本细读,论述了现代通俗小说作家群体在启蒙民众,传播新知识、新观念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论证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与精英文学的共时特征与同质因素。
    该书认为,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始自现代通俗小说的兴起。现代通俗小说现代特征的直接表现是对处于近现代转型期的中国(大都市)社会现实作了全面而精细的摹写和艺术化的再现。从鸦片肆虐、烟害流布到军阀、黑恶势力为争夺毒品资源发生的战争黑幕,从充斥开埠都市生活中的妓女、赌徒、贪官到为发财而“挖去人心换兽心”的洋奴买办,从为生活所迫而堕入“倡门”的良家妇女到为现代移民潮裹挟进入城市而艰难为生的新型市民,现代通俗小说几乎写尽了具有强烈转型期特征的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人和事,将这一时期中国国情与民风流变展示于读者面前,成为一座映像国情、官风、民俗的富矿,尽显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由现代文明催生的中国都市这一畸形怪胎的种种“怪现状”。更为可贵处是在处理这样的社会性题材时,很多通俗小说作家所表现出的“社会良知”,对国势羸弱、民不聊生、官场贪腐及腐朽堕落、道德沦丧的黑暗现状痛心疾首,使他们挥舞起社会批判的手术刀,无情地向黑暗社会的种种毒瘤开刀,暴露其鄙陋,批驳其黑暗,呼吁其维新。批判意识的觉醒是现代通俗小说有别于传统小说的第一“新质”元素,也是现代通俗小说爱国启蒙精神的重要体现。而当现代通俗小说的作家们面对处于被凌辱被贬损境况中的弱势群体时,他们的笔端则常常寄寓着对这一人群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关怀,那些充满人性关怀的字里行间,闪现着人道主义的光芒,使得现代通俗小说宛如“荆天棘地中流出的一股纯情的清泉”,沁人心脾。该书认为,现代通俗小说还是早期民众启蒙的主要承担者,如侦探小说对实证思想和社会公正意识的传播,科幻小说对新名词、新事物及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的推广,教育小说对新型教育观念的倡导,乃至移民小说对新时尚和新型生活方式的关注——现代通俗小说以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真正的大众启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