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一出接地气的戏——评淮剧《菜籽花开》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中国文化报 方洪友 参加讨论


    
    《菜籽花开》剧照
    东湖村准备庆祝他们村的顾双成即将当上省道德模范的锣鼓突然变了音——发生了一件蹊跷又尴尬的事情:天上掉下个亲女儿,见面开口喊“爸爸”。是喜?是忧?是真?是假?
    他名叫顾双成,可现在处境难两全。认还是不认?难煞了他!
    于是这个有老有小的幸福小家庭的宁静立刻被打破了。
    当事人顾双成心里清楚,自己不会有什么亲生女儿,可又不能伤这个事出有因、千辛万苦找来的小女孩的心,而将她拒之门外。虽然他一时还不明真相,也无法一下子向人说清楚,可是他还是留下了这个无家可归的孤身女孩。
    于是沿着这条“寻父认女”的线索设定,出现了“父女”之间、“母女”之间、夫妻之间、亲家之间的情感交织。当然,重要的冲突还是在一对“父女”身上。这也是舞台着力渲染的戏剧场面。从“父女”双方惊异,到怀疑,再到判断之后的相互猜忌,直到认还是不认,留还是不留,走还是不走,跌宕起伏的变化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充分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观众跟着剧中人感受什么叫尴尬,什么是为难,如何来抉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两难局面,又怎样解决才行。这些问题观众在设想,更考验着剧中人。同时,这个突发事件直接关系到集体的荣誉:东湖村的好人能否在省里榜上有名。逐渐有一对矛盾显现: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状况错综复杂,都在“父亲”顾双成的内心激起巨大的波澜:名誉,亲情,恩情,家庭的和谐,舆论的威力……当然,最后的结局是人们对局中人选择的理解和认同:孩子生母的一封信道出了那个不幸恩人的重托及顾双成不愿说出孩子生父的原因,一个被坏人强暴的不幸女子的遭遇,恩人的突然消失……
    顾双成、家人及东湖村都经历了一场情义和名誉的考验。
    恩人的不幸,孤女的遭遇,妻子的理解,老父的家训,岳母的转化,村民的认同,这些都形成了共识和力量,那就是:真诚可贵,情义无价。
    淮剧以表现基层民众生活见长,盐城市淮剧团又以反映农村现代人物为自身的强项。最近演出的《菜籽花开》保持了既往人物少、情趣浓、农村生活气息重的特色,更细致地用浓墨重彩去描写人物之间、人物内心的多种追求。写人,入心,这是这个团队一以贯之的特色。从《鸡毛蒜皮》《是是非非》《十品村官》……到《菜籽花开》,无一不是花大篇幅、用重头戏、渲染核心唱段来实现对人物刻画、情感抒发、气氛渲染、场面营造、矛盾推进的艺术传达。第三场晨曦中,顾双成孤独的身影出现在小船上,此情此境,一段唱,把他的心和观众的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村里面树欲静而风不止,
    家里面如同洪水漫河堤。
    小菜花虽非我的亲生女,
    我不能如实向她把身世提。
    送走她却丢情和义,
    留下她家无安宁时。
    自从菜花来到此,
    我好似迷失南北和东西。
    问天问地问自己……
    顾双成当断则断义无反顾,
    哪怕是弱水三千独饮苦浆不迟疑!”
    像这种核心唱段,在这出淮剧中多次发挥了这样的作用。
    在当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菜籽花开》无疑是非常适时的、生动的、形象的“接地气”的好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