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诗》可以观”:审美洞察与文艺教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1-2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李瑞卿 参加讨论

    孔子“《诗》可以观”指出了《诗》的教化功能与认识功能,但如果要窥测到“观”之文化内涵与特定意指,还需要进入当时的历史语境与话语模式中。因此,本文将对孔子“观”的理解纳入《易》之《观》卦确立的文化视域中,以此管窥中国古典文化中审美洞察与文艺教化二者之间的关系。
    《周易》中有《观》卦,卦辞曰:“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王弼注曰:“王道之可观者,莫盛乎宗庙。宗庙之可观者,莫盛于盥也。至荐简略,不足复观,故观盥而不观荐也。”王道兴衰可见于宗庙,宗庙之安危则可见于盥之礼,王弼明确强调了盥洗之礼的重要性。原因在于,盥洗之礼中已经弥漫着对神灵的虔敬之心。古代祭祀程序复杂,盥洗双手是开始的步骤,但正是在此步骤中直接而自然地将诚心流露于外,给民众提供“观”的榜样,从而起到教化作用。
    “观”是一种礼仪与教化的程式,圣人或先王沟通天人,教化百姓,“以中正观天下”而“神道设教”。同时,“观”的行为中蕴藏着古人独特的认识论与实践方式。《观·彖传》中说:“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观神道就是观天文、人文以及具体物象,其中也包含着对自然规律的体察观照,此种观照,是有别于“童观”、“窥观”的圣人之观。在此,童观即是 “处于观时,而最远朝美,体于阴柔,不能自进,无所鉴见”(王弼注);窥观即是“处在于内,无所鉴见。体性柔弱,从顺而已。犹有应焉,不为全蒙,所见者狭”(王弼注)。而圣人的中正之观,足可体察物情,沟通天地万物,而悟入微妙无方的神道。当然,这里的神道并非远离人世的神秘之道,而是圣人唯变所适的可以曲成万物、范围天地的易道。
    中正之观不仅有玄览宇宙、观测自然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包含着“观民”、“自观”的仁心。《观》卦《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先王省视万方,观看民之风俗,设教民众。当时机不到时,则可以自观,成就进退智慧和自我修养之道,即《观·六三》所谓“观我生进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